在电影诞生之前,其实“电影”已经诞生了。
爱迪生创造出无声影像,但他认为单人非公开地观影才能达到利益的最大化。爱迪生因此错身“电影之父”的名讳。卢米埃尔兄弟曾在1895年3月首映《工厂大门》,此时并未售票。同年12月28日,兄弟俩在巴黎卡普辛大道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首次商业放映了十部电影。这一天被定义为电影的生日。
被捉弄的园丁,幸福抓饭、快乐捉鱼的宝宝、玩毯子游戏的青年、尽情闹海的男孩、陆续下船的摄影家和秩序井然的广场、徐徐下班的工人以及缓缓驶进的火车。
今天的人们已经难以体会到百年前的观众面对银幕中即将冲来的火车惊慌失措,作鸟兽四散的仓皇景象。
但每一个确乎都是咖啡馆中的观众难以遗忘的奇观。
那时的人们肯定没有想到,这样的奇观在今天已是稀松如常的影像,甚至没有短视频有意思。也许电影正迈向无可迈向的维度:拓展媒介和体感,超越空间与时间。诞生128年,cinema,遭遇了一次又一次危机,电影会消亡吗?老师曾在课上讲过,所有关于未来的电影,都关乎电影的未来。电影死了一次又一次,不久的将来也许还会再死。李沧东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不也一直在说气候变迁地球毁灭吗?电影灭亡前世界会先灭亡,不需担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的奇观。
借着今天,俗套地向cinema和cineaste致敬,感谢电影,感谢电影给予我的温暖与省思、勇气和生气、希望与疗愈、悲伤和愉悦,感谢那些在银幕前热泪盈眶、醍醐灌顶、昨日重现的瞬间。如此多优秀的造梦者为这世界献上一场又一场美妙的幻觉仪式,向先驱们致敬,学习。
巧的是,Lumière在法语里正好也是“光”的意思。
最后让我大声呐喊:感谢光!感谢有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