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兩季一路追過來的,但第三部給我的感覺是錯漏百出,不太像前兩季那麼一氣呵成,今晚作為推理劇來講,前兩部也有很多故事講的一般的地方,甚至邏輯性欠缺,但有一點很好,就是充斥整個劇的人文關懷,不會強行給你上價值,而是通過細節飽滿的劇情讓你感動,而第三季我懷疑都換了編劇,否則無法解釋為什麼劇本創作水平下滑的這麼厲害,有很多地方都達到了無法容忍的地步。
1.蘇無名與櫻桃感情線。這兩個人真有cp感嗎?怎麼看年齡都像父女好吧,雖然我不認為情侶就該年齡相仿,但一個官場失意的又老又醜的中年油膩男跟一個行走江湖的年輕女俠是怎麼能寫出感情線的呢?我真想跳進屏幕裡問櫻桃:“你究竟看上他哪裡了?老,窮,還是不換衣服不洗澡?我哪裡不如他了?幹脆讓我演主角得了,我比蘇無名年輕,還比他帥,就比彭于晏差那麼一點點”。包是郭靖宇為自己弟弟謀的福利。前兩季勉強還能接受,戲份主要是危難中互幫互助,情感還沒挑明,還算有新意。第三季就很逆天了,櫻桃常駐主角團,戲份幾乎都是和主角的打情罵俏,啊啊啊,賠我的眼睛!編劇為了說服自己,還給櫻桃安排一個沒有官職的“暗探”身份,這麼瞧不起櫻桃嗎?是廣闊的江湖沒有長安協警有吸引力嗎?
2.權謀朝堂線。編劇真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了,偏要染指自己一點不懂的曆史戲份,類型片就老老實實按類型片來拍,類型片拍的再好,可能拍正劇也是一坨,這是兩個東西。這個系列劇跟《神探狄仁傑》系列很像,看過這部電視劇的觀衆應該都很清楚,導演兼編劇的錢雁秋文言文水平是極強的,對唐朝官制、曆史文化有很深的了解,可他還是避開了唐朝中央的權鬥與大曆史的描繪,而取巧地将視角放到貶官外走的狄仁傑身上,從而将整部劇的焦點聚焦在幾乎與真實曆史關系不大的懸疑案件上。這部劇的編劇呢?與巅峰時期的錢雁秋相比極其的邊緣,所以當他想去描繪真實曆史時,想去書寫史詩時,因為自身劇作水平與曆史水平的拙劣,塑造出了一堆觀感奇妙的曆史人物:小肚雞腸沒有謀略的唐玄宗(還給玄宗皇帝安排一個老宮女CP,這該不會看明朝曆史看來的吧),在劇裡玄宗皇帝做事猶豫不決,大事小事都要詢問身邊的宮女和太監,一副老邁昏聩的形象,如果這是安史之亂中的玄宗皇帝,我覺得你寫的不錯,可這是唐隆之變後不久還擊粉碎太平公主集團的玄宗皇帝,這樣的形象是怎麼迅速穩定皇權的讓人存疑;隻會空喊口号看不出有什麼能力的太平公主,太平公主經營權術,政治勢力比年輕皇帝有過之而無不及。而劇中的太平公主像極了沒有安全感的家庭主婦,所有的心所有的精力都在兒子身上,對自己的兒子有着異常的偏執,不愧是主演過《娘道》的,這麼多年還沒有從那部電視劇裡走出來;借衆人之口被無限拔高了的武則天與上官婉兒(武則天還能理解,中國唯一的女皇帝,無論怎麼吹都不過分;後者是什麼東西?吹她就很莫名其妙了,頂破天是一個成功的曆史投機者,唐隆之變中李隆基為削弱太平公主勢力将其誅殺。為什麼在電視劇裡借李隆基之口感歎她的才華呀,弄得李隆基像一個昏庸皇帝一樣,看野史看多了後寫出的人物,這一個人物對唐朝曆史的影響想必不會比肯德基對我的印象高到哪裡去)。
3.戰力系統崩壞,觀感經常破次元,好像在看二流熱血日漫。第一個案件結尾,為了給盧淩風制造高光,讓盧以一敵百,使渲染幾集的反派一下子變得像個小醜,我覺得把以一敵百改成提前埋伏會更好。這一季很多經典的高開低走,比如第二個案子,花裡胡哨的一堆人的複雜叙事,可最終包裹的卻是一個現代式的家庭矛盾:一個控制欲拉滿的單身母親與一個主體意識覺醒亟待出走的少女,前面那些奇異詭谲的劇情,就是來聽你講這個的?而且這和标題的寺廟有什麼關系?第三案那幾個高手都輕松被殺,而盧淩風就死不了,就因為是戰力系統崩壞了,所以主角團隻能用嘴炮的方式才能存活。要麼就是把盧寫成高達,重傷之下反殺對面一群人。最唐的是蘇無名大喊“盧淩風小心xxx”,才導緻盧重傷的,你就不能悄悄的告訴他嗎?
還有太多槽點,懶得講了,有人說你不喜歡看,為什麼還要繼續追?我真心覺得前兩季挺好的,在一衆男頻女頻網文改的劇裡保留着電視劇古典時代的最後的莊重。與同期的其他電視劇比,在我看來隻剩下這一部是能看的了,看其他的電視劇,恨自己為什麼長了眼睛和耳朵。

這部劇我還會繼續追下去,應該是還會有很多噴點,以後再補(2025.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