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大學雖然有四年時間,但是隻有兩位老師得了兩句話時常萦繞心間。

一句是,“一部好的紀錄片就像是一本好書,需要做筆記,反複看,才能理解其中豐富的内涵。”

另外一句是,“大學裡開了多少課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在大學裡學會自學,提高了自學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過以後的生活。”

《文學的日常》是一部讓人心情舒緩的紀錄片。和以往看紀錄片的出發點不同,不是因為畫面,不是因為解鎖更多地圖,隻是因為其中涉及的作家有這兩年總是萦繞耳邊的,也有不是很熟悉的純文學作家,但是不同的以文字表達自我的人,無論在曠野裡,在鬧市中,都依然在用文字表達内心的世界和自我的情感。所以真實,所以動人。

文學在以往的認知中并不日常。它像是我們中的一些聰明人把俯拾即是的東西打磨,加工,讓普通的對話變得字字珠玑,甚至于你路過某個場景,都能引起共鳴。

但當你打開《文學的日常》第二季你會發現,作家在生活中也是有煙火氣的一群人,他們的喜怒哀樂經由文字變得綿長,從自己的心頭延展到讀者的案頭,從而變成一條閃光的靈魂之路。

寫作不是靠天才,而是命運。

命運像是宿命論的一種表達方式,但是卻又在此處有了别樣的含義。天才和命運都像是合理之外的産物,但在文學面前卻又顯得順理成章。文學并非是臆想中的産物,而是來源于真實的記錄。

恐懼是寫作的一個重要來源。

或者說遺忘也可以理解。我們的一生有時短暫又漫長,但随着時間的推移,必然會增加厚度。然而厚度的維持需要文字的支撐--否則一些微小卻重要的事總難逃脫被後來事替代的命運。雖然我不是一個寫作者,但我同樣恐懼遺忘--遺忘親情的溫情時刻,遺忘愛情中曾經心動的瞬間,遺忘和摯友攜手度過的歲月。對抗遺忘的最佳方式就是記錄。作家的記錄由于靈感的迸發往往就變成了文學作品。可能此刻,恐懼就不再是個灰色的詞彙,而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寶藏。

我們品味生活,我們閱讀文學。《文學的日常》第二季通過悠揚的,給予人們反思時間的節奏與充滿哲思的對話,把文學重新納入我們的生活。期待下一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