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半的時候,突然有一種感覺狼其實不是一位賞金獵人:從他強大到不講道理的武力值(Puss能輕易擊敗體型和自己差無數級别的巨型石人,卻在面對他時完敗);他随處可見的身影(三人組在被追殺時歡呼人群中那雙充滿殺氣的紅眼睛);他說自己見證了Puss的每一次失望;再加上那标志性的鐮刀,以及Puss最後一條性命的暗示,等等等等,隐隐約約感覺到了他應該就是類似死神一類的角色。這時,雖隻是初見端倪,但是已經開始感歎編劇構思的奧妙。果不其然,在黑暗森林,狼也給Puss直接攤牌了,他就是死神本尊。而“死神”隻是中文翻譯,沒聽錯的話原用詞對狼的稱呼一直是一個簡單的“death”,就是“死亡”這個抽象概念,編劇也跟你攤牌了,“狼”就是把死亡這個抽象概念給具象化了。

是啊,其實我們所有人都是Puss——我們都隻剩一條命了。稍微不一樣的是,從出生那天,我們就隻有一條生命。所以其實從我們出生開始,Death就時時刻刻在我們身後悄悄跟着。當然,和Puss一樣的是,我們也都會對死亡産生恐懼——生物的天性如此。

對死亡是恐懼,但是我們不該活在死亡的陰影之下。就像電影裡的Puss,如果我們每天的生活隻剩下對死亡的逃避,這不就是人們所說的苟且偷生?這樣的生活有什麼意義?這樣的生命有什麼寬度?

被死亡陰影籠罩的Puss,就放棄了自己的生活。他成為了Pickle——甚至已經放棄了自我,而也在後面被死亡追逐時甚至一度抛下了Dog和Kitty,抛下了友誼與愛情。這大概就是一個反面教材吧,我們不應該出于對死亡的恐懼就放棄追求自己美好的生活——我們應該大膽活着,用友誼與愛情來填滿它,用我們生命的質量來印證死神的無能。

Puss和Desth第一次見面時,因為作為一隻貓,擁有9條性命,他忘記了生命的珍貴。這也是Death找上門來的原因:既然你意識不到生命的珍貴,那你跟着死神走向死亡不是理所當然?而影片最後,即便Puss戰勝了狼,他也隻是戰勝了對死亡的恐懼,就像“死神”本人所說:你擺脫不了我,我們還會再見面。沒有誰能戰勝死亡,大家最終統一的歸宿。EVA:生是死亡的開始,死是現實的延續。生和死或許表面上二元對立,但是二者其實缺一不可,他們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任一方失去了另一方就沒了任何意義。正是死的存在,才能體現出生的可貴。

而生命應該怎樣度過呢?Puss前八世的生命,除開他其中幾條命的揮霍,他自己又真的滿意嗎?《荒野生存》最後告訴我們:happiness only real when shared,隻有分享才能帶來真正的幸福。這是建立在人與人的聯系之上的,與他人的connection,與他人的羁絆。Puss前幾世的生活看似精彩,是人們公認的俠盜英雄,是家喻戶曉的傳奇角色,但是他後來也意識到了這并非是真正的幸福。與Dog和Kitty在一起才是。

說說許願星。“許願星”是貫穿全篇的線索,是大家的最終目标,是主線任務的終極獎勵。而角色們到最後也都發現了,許願星或許成了一種執念,這個人為設定的“目标”,它的“意義”全是被人為賦予的。也就是說,在不顧一切狂熱追求它的同時,它已經喪失了自己的意義。而真正的收獲是在旅途上的。Pussy終于擺脫了死亡的陰影;Kitty終于找到了那個她可以信任的人,她的得意郎君;知足常樂從沒有渴求過許願星的Dog反而是最明白的,他在旅途上已經收獲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友誼;而Goldilocks,也終于突破了A.T.Field 打破了心之壁 成功得以補全(doge),熊人家庭收獲了前所未有的理解和親情。

人生也是如此,所有的“目标”,都是我們人為賦予的“意義”。對他們的盲目追求,隻會迷失自我。真正的收獲,都是在前往這個目标的人生路途上。

電影值得誇獎的地方還有好多…

但是不想寫了,已經夠為難自己這該死的表達能力了…

真的好喜歡這部電影,在電影院看到Goldilocks一家最後真的熱淚盈眶。直接提前預訂我的2023年度最佳。

最後,感覺把抽象概念具體化的拍法真的很高明也很吃香吧,從前幾年的《頭腦特工隊》開始,到殺瘋了的《心靈奇旅》…不過這回,在喊了一萬年迪士尼皮克斯yyds過後,終于輪到夢工廠站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