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最後,才能知道誰是真正的周處。

台灣電影每隔一段時期最會給人帶來驚喜,這部周處除三害也是。裡面有對人的好壞有着側面豐滿的行為描寫。何為好何為壞,什麼樣的人是壞蛋。善與惡在這部電影中時而清晰時而模糊,古人雲“君子論迹不論心”,阮經天飾演的陳桂林以為自己時日不多,前半生一直是一個惡徒,殺人不眨眼,卻在以為生命快要終結時,選擇以暴制暴,去充當一個社會的除害人,那麼他是好是壞呢?

他要除得第一害,是排在他通緝令前面的香港仔。一個人到中年,仍帶着一堆馬仔販毒、搶掠,在後面娶的妻子的女兒理發店中,作為自己的老窩,對繼女也是奸淫無所不做。然而在陳桂林殺掉這個人,救了那個可憐的女生程小美後,有了第一次對善與惡的側面讨論。陳桂林問小美,為什麼她的母親願意給香港仔替罪,小妹說:“因為香港仔從另一個壞人手裡,救了她的母親……母親想讓所有人知道是她犯了罪行。”

...

有時,一個壞人也會做好事,有時一個好人也會做壞事。那麼,什麼是好與壞,善與惡,古人給出答案,“重迹不重心。”每個人都有刹那間的惡念,但理智與人性瞬間占據人心,那麼他就不會做壞事。一旦惡的行為發生,那麼對社會來講就是壞事。

陳桂林除的第二害,則是通緝令排名第一的林祿和,這個人手上有十幾人的鮮血。然而,此時的惡卻被洗腦的善所包裹,不僅蒙蔽了世人,也蒙蔽了以為生命即将終結的陳桂林。真正的林祿和因為與年輕時容貌大變,于是在澎湖僞裝成一個救世主,以心攻心,去設局詐騙心有所求的世人。

這個“救世主”欺騙陳桂林,說林祿和已死,又借傀儡醫生之口,給了陳桂林新的生機,于是陳桂林也化身為教徒。然而無意間目睹了一對被同樣詐術陷入泥沼時,他幡然醒悟,但此時的林祿和借着自己的邪教徒,把陳桂林封死在棺材裡,埋在海邊,不料他們低估了陳桂林的體力,讓他跑了出來。

...

後面一段是最令人膽戰心驚的劇情,陳桂林發現了自己信任的“救世主”就是林祿和,于是走進靈堂,将他射死。然而,在他下樓時,靈堂裡仍舊傳來了唱歌聲。于是他回頭将一個個被洗腦的邪教徒殺死,比碾死一隻螞蟻還輕松。但整個過程,卻令人十分恐懼,但恐懼的不是殺人者陳桂林,而是一個個面對手槍一動不動的邪徒們。這種惡是極具傳播力且深入人心的,是一個個被偷取了理智與道德的人,化身為魔鬼的擁簇者,在人間毫無愧疚的作惡,讓人毛骨悚然。

直到陳桂林投案自首,他所以為的自己是周處,實際卻是欺騙他有癌症的醫生,那個醫生說,這麼多年,我一直幫黑道上的人取子彈、縫傷口,我到底是在救人還是在害人,這是一個最有價值的謊言,你得了名,世界上少了三個罪犯,我積了陰德,一舉三得。

...

這又是更深一層對善與惡的剖析,救人,救本身是好事,但救的是壞人,那麼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對這個世界是帶了更多的善還是惡呢?答案就在她那一個謊言中。

一波三折,連接如此緊密的劇情,在兩個小時的電影裡展現得淋漓盡緻,既有着對電影的态度,又令人深省。讓我們在黑暗與白日交替中,反複思考着善與惡,這個永久性的哲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