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之餘也陷入了情感和現實的掙紮,想和大家聊聊如何辯證的看待這件事情,整理完思緒之後覺得類似的影片在當下是更有價值的。

個人的幾點思考,不一定對,可以一起聊聊。

1、抵觸情緒和環境強加于影片的本末倒置

從電影本身而言構建了世外桃源,講述了劉英俊和吳燕子一對邊緣群體相愛、懷孕、以及當孩子出現問題時是否要繼續妊娠的故事。各種觀點的充斥,将邊緣群體問題一次次升級,根本在于“加碼”,在不斷累加因素的情況下,大衆是否能堅持尊重這部分人的意願。而因為生育問題的敏感性,有人将“平視、尊重”的主旨内核問題,偷換概念成為zz正确的“生育強迫”,這樣的負面情緒宣洩是我所不能接受的,舍本逐末的上綱上線不适用于此類題材

2、當下應該搞清楚什麼是“實然”什麼是“應然”

看到很多從現實殘酷角度對邊緣群體說“不”的人,就像影片中最初曹盧醫的樣子,不可否認現實就是會存在有色眼鏡和群體偏見,但現實存在就是對的麼?“已經這樣”和“應該這樣”最本質的區别就在于對錯。那些标榜現實理性的話,更像是在說既然改變不了環境那就犧牲小部分人的權益吧。“省得孩子受苦”這何嘗不是一種“為你好”的道德綁架。正因為現實這樣,才應該喚醒善意、平視、尊重,也是這類話題存在的意義,推動現實向正,而不是“現實已經這樣了,無力改變不如一起沉淪”

3、對“動動”說不,其實是助漲了社會“鄙視鍊”

反對的聲音很多,大多是在說三點:特殊群體不具有對孩子負責的能力(經濟能力問題)、特殊群體無法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動動會在語言暴力的環境下成長(原生家庭創傷等)。那麼将問題歸納一下:經濟條件差、不能照顧孩子、可能造成原生困擾。那兼具以上三點的人,其實并不是隻有“特殊群體”,生而不養、人格缺陷都和上述一樣,且語言暴力環境是無法控制的,任何一個點都可能遭到周圍人的攻擊。問題本身依舊回歸到自洽,很多人覺得動動不應該出生,其最本質的原因就是當下:對物質推崇、超過了精神推崇。

4、如何看待生命的價值

當我們接受了以上所有的問題,最後動動身體狀況出現問題,我們又開始左右搖擺了,覺得應該放棄。其實就是從本身就站在了一個居高臨下的位置,對這件事情充滿着審視和傲慢,以俯視的視角去決定命運的生死。而理由是:生下來會受苦。其中包含着除身體之外的,會給社會造成的壓力。将生命的價值和經濟價值化了等号。這才是最諷刺的點,我們一邊抵抗zb想着整頓職場、一邊用zb的方式定義生命,沒有價值就不應該存在。而生命本質是因愛而存在,就像對《活着》的解讀,人最終不一定會打敗苦難、但會活到最後,因為釋然和自洽。人始終是要自己和自己和解、和世界和解就像曹盧醫一樣

這可能就是我覺得有價值和有意義的點吧,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喚醒人的感性、善意、尊重,在這個推崇絕對理性的時代裡提醒情感的重要性。畢竟我也不敢想象,當生活隻有理性之後,這個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子

最後想說這雖然不是一個盡善盡美的電影,也不是一個将問題深入思考的類型片,ta沒有說着因為現實的種種我們要如何實施、要如何保障,但ta說了最根本、最本質、也是一切後續事宜的前提,那就是我們如何尊重的看待人與生命的價值,如何以平視的視角尊重每一個生命,這些人隻是被放大殘缺的個體,而我們這些所謂的正常人,也隻是沒有被放在放大鏡下觀看而已。我們生活于現實,但請不要标榜現實為一切衡量的準則,需要保有理想化的現實才會美好,現實隻有現實隻會趨近于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