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之余也陷入了情感和现实的挣扎,想和大家聊聊如何辩证的看待这件事情,整理完思绪之后觉得类似的影片在当下是更有价值的。

个人的几点思考,不一定对,可以一起聊聊。

1、抵触情绪和环境强加于影片的本末倒置

从电影本身而言构建了世外桃源,讲述了刘英俊和吴燕子一对边缘群体相爱、怀孕、以及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是否要继续妊娠的故事。各种观点的充斥,将边缘群体问题一次次升级,根本在于“加码”,在不断累加因素的情况下,大众是否能坚持尊重这部分人的意愿。而因为生育问题的敏感性,有人将“平视、尊重”的主旨内核问题,偷换概念成为zz正确的“生育强迫”,这样的负面情绪宣泄是我所不能接受的,舍本逐末的上纲上线不适用于此类题材

2、当下应该搞清楚什么是“实然”什么是“应然”

看到很多从现实残酷角度对边缘群体说“不”的人,就像影片中最初曹卢医的样子,不可否认现实就是会存在有色眼镜和群体偏见,但现实存在就是对的么?“已经这样”和“应该这样”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对错。那些标榜现实理性的话,更像是在说既然改变不了环境那就牺牲小部分人的权益吧。“省得孩子受苦”这何尝不是一种“为你好”的道德绑架。正因为现实这样,才应该唤醒善意、平视、尊重,也是这类话题存在的意义,推动现实向正,而不是“现实已经这样了,无力改变不如一起沉沦”

3、对“动动”说不,其实是助涨了社会“鄙视链”

反对的声音很多,大多是在说三点:特殊群体不具有对孩子负责的能力(经济能力问题)、特殊群体无法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动动会在语言暴力的环境下成长(原生家庭创伤等)。那么将问题归纳一下:经济条件差、不能照顾孩子、可能造成原生困扰。那兼具以上三点的人,其实并不是只有“特殊群体”,生而不养、人格缺陷都和上述一样,且语言暴力环境是无法控制的,任何一个点都可能遭到周围人的攻击。问题本身依旧回归到自洽,很多人觉得动动不应该出生,其最本质的原因就是当下:对物质推崇、超过了精神推崇。

4、如何看待生命的价值

当我们接受了以上所有的问题,最后动动身体状况出现问题,我们又开始左右摇摆了,觉得应该放弃。其实就是从本身就站在了一个居高临下的位置,对这件事情充满着审视和傲慢,以俯视的视角去决定命运的生死。而理由是:生下来会受苦。其中包含着除身体之外的,会给社会造成的压力。将生命的价值和经济价值化了等号。这才是最讽刺的点,我们一边抵抗zb想着整顿职场、一边用zb的方式定义生命,没有价值就不应该存在。而生命本质是因爱而存在,就像对《活着》的解读,人最终不一定会打败苦难、但会活到最后,因为释然和自洽。人始终是要自己和自己和解、和世界和解就像曹卢医一样

这可能就是我觉得有价值和有意义的点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唤醒人的感性、善意、尊重,在这个推崇绝对理性的时代里提醒情感的重要性。毕竟我也不敢想象,当生活只有理性之后,这个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

最后想说这虽然不是一个尽善尽美的电影,也不是一个将问题深入思考的类型片,ta没有说着因为现实的种种我们要如何实施、要如何保障,但ta说了最根本、最本质、也是一切后续事宜的前提,那就是我们如何尊重的看待人与生命的价值,如何以平视的视角尊重每一个生命,这些人只是被放大残缺的个体,而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也只是没有被放在放大镜下观看而已。我们生活于现实,但请不要标榜现实为一切衡量的准则,需要保有理想化的现实才会美好,现实只有现实只会趋近于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