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用一周多的时间看完20年前的电视剧《孝庄秘史》,非常大气恢弘的正史质感,虽有戏说但都服务于人物的文学塑造,写权力朝野之起伏,写儿女情之荡气回肠。天潢贵胄的个人命运与恢宏历史勾连起来,命运错落处、情深深处每每让人落泪。
...全剧的主线是多尔衮与大玉儿的爱情,演绎了什么叫“兰因絮果”。从青梅竹马到叔嫂,到摄政王与皇太后,身份的转变、人生追求、利益立场的不同,注定了他们从爱人变为敌人。然而,最难以释怀的爱情不是厮守,而是永远仰望。虽然近在咫尺,却隔着重峦叠嶂,他们一生都把对方当作自己的信仰,当作那对望的,圆了一次又一次草原上的月亮。他望着她站在万人中央,感受着万丈荣光,也深知她咽下的泪水和抹去的泪光;她念他为最勇敢的猎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驰骋疆场战功赫赫,也深知他内心最深处的痛苦,那只能用膨胀的权力来填补的空洞。
在世事阅尽,深宫无人处,大玉儿仍会念及第一次遇见多尔衮的情景。或许爱情在她为儿子福临、为大清操劳的心中早已排不到太前的位置,但这份爱毫无疑问因承载了她人生最无忧无虑、最纯粹美好的回忆而永恒。
多尔衮的爱是如此无私、滚烫而赤诚。旁观者看到他那深情、崇拜、渴望的眼神,谛听那发自肺腑、从一而终的表白,都不免深深动容。一个荷包,便让多尔衮心甘情愿把一手打下来的江山拱手让给福临。因为爱,所以才不去占有,而是有所顾忌;爱是忍不住去伸出手去触碰,而又放下的手。
...喜欢两首交相辉映的主题曲。大气磅礴的《你》,是多尔衮的英雄豪迈与深情;婉转明媚的《美人吟》,是大玉儿的悲苦与希冀。历史上真实的恩怨纠葛究竟如何,隐藏在史书的字里行间,泯灭在故人的声声叹息中。
...所有人物都那么有魅力,管他帝王将相,一样有功有过,为情所困,一样历尽忠诚与背叛,在掠夺、也在失去。似乎得到了一切,一生自负自大的皇太极,在临死前,仍在叩问苍天站到顶峰的意义。多尔衮戎马一生,所有的希冀都落了空,哪怕他权倾天下,奠定了大清入关后的基业,仍是孤零零一个人在旷野中死去。他以一生殉了与玉儿的爱情,也殉了自己复仇的执念、膨胀的野心。被皇太极的强权夺去所爱的他,在执掌大权后,为接那个长得像玉儿的女子为自己的侍妾,拆散了一对无辜的蒙古恋人,成为了那个施加强权的恶龙。幼年即位、活在强势的母亲和势力不断扩张的叔父,以及这二人暧昧不清的感情的阴影下,福临的性格变得任性执拗,董鄂妃是他的救赎,亦是他过不去的情关。作为皇帝,他虽聪敏好学,但把自己的感受排在最优先项,最终竟决意出家;他的“真”一遍遍伤害着自己,折煞了他的命。在这父子、兄弟、叔侄三人身上,深刻再现了“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得以死来句读”。
最深深为之折服的,是大玉儿的人格魅力。面对命运的捉弄,她怎么能没有痛苦,肆意妄为容易,苦心隐忍自己,却比制服敌人还要难。然而在每一个关口她都能抑制住自己,用理性战胜感性,做出那个最有利于大局的选择,并很快抹去泪水,去适应那条所选的路,从而成就了她大写的一生——辅佐三位帝王,成为那个独一无二的女政治家孝庄皇太后。垂暮凭栏沉思处,最深切的人已变为心底的回忆,而江山大业永固。

喜欢很多的台词,极具戏剧张力,剖析了人性深刻的冲突与矛盾。
·皇太极死前,曾策马沉思道:”为什么我觉得心里空荡荡的?难道,这一生,我拥有的还不够多么?皇位、权力、荣耀、贤妻、美妾、爱子、谋臣知心、手足真情……这一生,我拥有的还不够多么?可是,拥有一个男人所能梦想的一切,我就算是个英雄么?英雄……英雄……成吉思汗在临死以前,就喃喃自语英雄这两个字,他的心境,也是跟我一样的么?成吉思汗拥有过空前辽阔的版图,但是他死了之后,也只不过是埋骨在大草原上一个小小的方寸之地!英雄……又能如何?我们历尽千辛万苦,耗尽的每一份血汗、拼命攀爬着的一座名为英雄的高山,好不容易成功了,征服了!却没料到,结果是一个人站在冷风刺骨的山巅,身边一个人也没有,感觉那么孤独。好像当年在山脚下仰望山巅的时候,还比较快乐;这个时候,忍不住想问问自己究竟什么是英雄?也许,这个答案,是男人生生世世地寻找啊!”
·福临在龙柱上写下的诗句,而后决意出家:“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流落帝王家;梦醒浑忘平生事,脱却龙袍换袈裟”
·大玉儿费尽心机打消多尔衮娶她的念头,而后泪流满面:“当年,谁能料得到有一天,我竟然得被迫……这么样处心积虑地防范他、对付他……我设下这个令他两难的局面,期待的就是他的一丝犹豫,好让我用这丝犹豫打消他的念头……可是,当他真的犹豫了,我没想到,我竟然会那么心痛,那么心痛……”
·多尔衮与大玉儿诀别:“玉儿……玉儿……我爱了一世的玉儿,追我魂索、我命的玉儿!你告诉我,我这半生,马上鞍上、刀里枪里,所为何来?该我的,竟然一样也讨不回!”
“这世界,广漠得无边无际。可是玉儿,属于你我的空间,却只有这草原上的马背…今夜你来看我,我这一生,就不算枉过了。去吧,玉儿。你应该把我一个人孤零零地抛在旷野中。这是你的命,我的命。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