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的片啦,之前就看過。剛又看了一遍,其實我的青春并沒有這些充滿表現力的婷婷、小乙等,其實大多數人的青春也并沒有很轟轟烈烈,而劇中的角色都有自己的勇敢。

比如班長勇敢地用補習幫小乙解圍;還有那群小團體的人在明知老師不同意的情況下,依然勇敢地加入排練;就連婷婷閨蜜也第一個走出晚自習教室勇敢了一回;甚至捐錢的那倆男生也在全班面前勇敢了一回,他們都在青春裡留下一抹亮麗的底色。

但劇情還是感覺出刻意,比如班長騎車回來老師的事她都已經說了,完全可以慢一點,除非卡車主動撞她,有種非要制造沖突、留下沒參加高考的遺憾。

而且本片有種年代感,可能8090更有代入感,我雖然知道一點其中的元素,但并沒有很代入場景。

當然片中的很多笑點還是不錯的,比如扣杯子、圍繞一輛自行車的故事。

但其實開頭還是衆多老師的天性,就是會偏心成績好的學生。其實婷婷很有能力,在辦公室的表現、活動的組織就能反應出她确實更有能力當班長。但苗老師為了彌補自己沒上北大的遺憾,總對她特殊照顧,那她當然會成為衆矢之的。

婷婷心理不平衡所以去舉報的行為其實挺能理解的,但又不舉報了是被小乙上門吃飯放煙的行為吓到了?還是維系脆弱的女生友誼?婷婷朋友明明公園她也在,在婷婷拿照片舉報的時候她不說明“班長和小乙僅在補課的行為”,在人都舉報完了事後去說“挺沒勁的”不當朋友了,自己在事發時都選擇了事不關己,事後在站在道德制高點綁架、指責别人,要不要這麼假?

當然不是說偏心好學生的就不是好老師了,在學生出現困難的時候會幫助,但免費補課不拿補課費?他真的是位好丈夫嘛?雖然不拿補課費可以為後來的清白鋪墊,但願意做白工又太刻意突顯“苗老師的好”了。老師幫學生答疑解惑那确實是本職範圍内,但晚上下班了還不辭辛苦就好過頭了。

另外苗老師有老婆,那培養學生彌補遺憾的設定,可不可以是培養他自己的孩子,不是更有成就感嘛?

不過看到結尾一生都在為教育事業奉獻的老師真的值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