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劇情創作很平庸,很多情節很生硬突兀,仿佛教材裡告訴你這裡需要有沖突,有轉折,你就硬湊了個「沖突」組件塞進去。舉幾個例子:

1. 日本攝像師莫名其妙讓主角現場演示洗照片,而金老闆恰好又在前一天晚上硬逼主角學洗照片。為什麼第一天不讓他現場演示呢?那一段學洗照片和獨立洗照片的混剪,電影技巧本身很成熟,但插入的原因很生硬。
2. 日本攝像師莫名其妙聞到臭味,就莫名其妙徑直發現了地窖,懸念沖突來得太生硬。另外老金潑糞水的聲音那麼大,上面的人能聽不見?
3. 警察莫名其妙要進暗房燒熱水,然後看到弟弟照片來波戲劇沖突。看這段時很無語,後來雖然明白必須要通過「得知弟弟已死」來合理化犧牲動機,但這段鋪墊來得太生硬。
4. 翻譯官認識的女人被當慰安婦後,精神失常的表演很讓人出戲。
5. 日本攝像師倒地不動了,老金莫名其妙臨走了隔老遠跑過去看看有沒有死透,然後死人又神奇煥發第二春。
6. 過安檢硬把嬰兒寫哭,目的隻是把老金寫死?而且老金給人拍照就能把一群鬼子拖住,讓他們放棄抓剩下的人?這一段拍得很迷
7. 最後女主掏照片時掏出了自己跟女星的合影,雖然能明白想表達啥,但全片已經将她塑造得比較充實了,最後在煽情中另插這麼一段很突兀

拍得好的就兩處:
1. 照相館背景布的大好河山。但是本來默默地配合背景樂就挺感人的,後面又靠演員把台詞強化一遍,然後畫面又重複一遍,着實有點畫蛇添足
2.南京人民的個人照那段。想象了一下,如果隻是純旁白介紹,或者無台詞,效果都不如原片的處理好,原片給每張照片都配了句老金拍攝時的祝詞,現場感直接拉滿,現在回想起來也很感動。

總之,個人認為這是不是3分電影,看在題材上加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