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沒有上帝也許已經不再那麼重要了。

很多時候,人活着,隻能依靠自身。

傳說有一個城裡信着的上帝,每天都在撫着鏡頭梳着長長的發辮。

親愛的。你可曾看見那些遙遠的卻發生在眼前的悲涼。——火神紀。題記。

用一種極其平和的聲調以及一種近乎漠然的聲音來講述那些近乎悲壯的故事。在我看來,這本身已經是一種無謂的亵渎了。

也許,因為平和以及漠然。還有悲壯。這樣的反差可以把某種更悲壯的情感更真切地逼發出來。這部電影從某種程度上給了我這樣的感覺。

因為悲壯;所以平和所以漠然。因為平和因為漠然;所以更加劇了這種悲壯的味道。聲聲慢,空悲切。

這部電影像一篇唯美的散文一樣讓我贊歎不已,當然這裡指的是這部電影本身的述事結構。形散而神聚。看似散亂的模式,用旁觀第三人稱的角度講了幾個故事。幾個主角輪番上場,用一種細膩、明顯卻又隐蔽的方式聯系着所有的故事。于是散亂的結構下是比平鋪直述顯得更細密而精巧的計算。

電影的劇本非常考究而不落俗套。講述故事的方式已經非常接近藝術。這是這部電影最閃光的地方。

我想試着用電影的方式來描寫電影,或者用電影的方式來寫完這篇文章。散亂,是應該的;神聚,我想很難。可是這部電影至少給了我這樣的靈光。

就算這是一部殘暴的黑幫電影,極度陰暗的浮世繪。然而我喜歡這部電影。不是因為暴力和陰暗,而僅僅是因為對這種叙事方式的迷戀和無窮盡的膜拜。可以說,這是一部非常出色的電影。

我們來上帝之城尋找天堂,許多的家庭毀于水災,貧民區裡常見的縱火案,無家可歸?去天主之城吧。可是這裡有什麼。沒電,沒有水泥路,沒有公車。權貴者在另一個世界活着,那裡才是希望,隻是那個世界很小,容納不了那麼多的人。所以,所有的人們,都到上帝之城一起尋找絕望以及感受悲涼吧。

這是一個已經被裡約熱内盧遺忘了的世界。一個被上帝遺棄的城市隻有悲切。上帝之城,一個離上帝最近而上帝又無暇以顧的城市。

1.THE END OF THE BEGINING(開始的結束)

這個小标題是我自己加上去的。電影裡并沒有這個小标題。如果不看到電影的最後也許不會在開始寫這部電影的時候就拟上這麼一個小标題。

這部電影裡用了大量類似的手法。開始即是結束。

大量連貫而反複的鏡頭被大面積地切割後分散在整部電影的各個角落裡。因為分散所以并不顯得累贅拖沓;而重複的鏡頭又在電影的某個角落裡被再次疊加,加強了高潮部分的戲劇張力。

這種鏡頭技法給這部電影添加了幾個看似電影高潮的地方。或者說,創作方的這種技法加強了某個場景和劇情在整部電影裡的效果,而僅僅是這種加強了之後的效果,在我看來,似乎已經是這部電影的高潮了。可以說,這部電影在某方面來說,給了我一種高低起伏而又反複跌蕩的震憾。

老電影,收碟之後,這是一部适合多人一起觀看也适合自己一個人看的電影。幾個人一起看,看的是這部電影流暢的剪輯和淋漓盡緻的快感鏡頭;而自己一個人看,也許更多的時候可以安靜地觀摩這部電影的鏡頭手法。我喜歡這部電影:鏡頭、述事、構造、人物、氣氛和音樂。

THE END OF THE BEGINING。在我定義的這幾組段落鏡頭裡,也許從電影一開始的時候我就應該預知到所有的結果了。從電影開始就緊緊地吸引着我。

暢快淋漓的剪輯和突兀的鏡頭轉動。以阿炮為中心,鏡頭從左到右,再從右到左,來回各180度,整整轉了兩圈。第一圈,是入世未深的驚惶;第二圈,是全局的統疇。這左折右轉的鏡頭讓我迷戀上這部電影。而之前以奔跑的人群為視角的追逐,晃動的手提鏡頭特寫那隻逃命的雞,歡快的民族音樂和人群狂妄甚至無知的歡笑。這部電影帶着濃烈的民族氣氛讓人欲罷不能。

THE END OF THE BEGINING。未曾開始卻已經結束;或者,未曾結束卻永遠開始。這部電影帶有種強烈的宿命味道。而在這種讓人狂躁的狂想裡,有種祥和的哲理性自始至種不曾停止。

2.THE STORY OF HEROIC TRIO(少年三俠的故事)

講述故事的人叫阿炮。但他不是主角。被講述的人們也依舊不是主角。所有的故事都圍繞在這座叫上帝之城的貧民窟裡。也許,整部電影所有想找到的最終答案是,上帝之城裡的子民們應該如何尋找到上帝的意願并按照上帝的意願而活着。

這是一部講述城市的電影:一部關于城市裡陰暗的童年;年輕,荒誕的青春;糜爛的城市;最殘暴的黑幫、暴力和槍火的電影。這座城市的所有曆史似乎隻能在黑幫勢力更替的曆史裡被展現。講述這個城市,就開始了第一個故事。

故事和故事之間有着必然的聯系而又各自獨立。這部電影所有的一切都隻是為了找到這些故事背後真正的哲理。或者,沒有哲理。隻有暴虐成性的狂躁和瘋狂的欲望。

上帝躲在遠遠處看着這個糜爛的世界。不發一言。永遠沒有人能知道他在思索的是一個更大的命題。

第一個小标題是我自己杜撰的。這個小标題是我自己猜測出來的。我不說,也許沒有人知道。因為那樣的色調和前後景色,沒有人能看到這個小标題寫的是什麼。

這個故事其實挺窩囊的。就算看起來似乎風光。也許時代不同了,所以所謂的英雄以及所謂的風光的定義并不盡相同。60年代的三個少年。無所事事,雞鳴狗盜。用一個孩子的視角告訴我們,少年三俠的故事在上帝之城很有名。其實,隻是童言無忌罷了。這個童言無忌式的英勇故事隻是為了後面的小霸王的故事作一個鋪墊。

電影是以一個人物的成長以及一種成長的眼光作為整部電影的視角的。所以,在60年代的阿炮看起來無比風光而且大名鼎鼎的少年三俠,其實隻是一個孩子對自己的兄長一種盲目的崇拜情結罷了。

少年三俠自以為是“兄弟”。其實他們離真正的黑幫還很遙遠。充其量也隻是一個未成年的小犯罪團夥。雞鳴狗盜但卻還不曾做過真正的大案子的兄弟隻是幾個無所事事的堕落青年。

真正的黑幫故事也許得從後面的故事開始講。隻是,這裡的阿炮隻是一個十歲出頭的小男孩。這樣的童言,是這部電影挺人性化的一個看點。畢竟沒有一味的深沉。

在這個故事裡所有的人物開始輪番地粉墨登場。這是一部繁華遍地的電影。很多時候我總在想的一個重要的問題是,短短的130分鐘如何能把那麼多的人物都刻畫的如此栩栩如生。

少年三俠最後全部在阿炮的眼球裡徹底慘烈地謝幕。慘死在警察的槍下的阿毛、從良不遂被小豆子瘋狂槍殺的阿呆和皈依上帝懷抱的阿夾。在那個時代裡,除了瘋狂之外,安靜的生活也許隻能退出世人的眼球了。

沒有善終。除了突然頓悟式地皈依的阿夾之外,全部慘死。阿毛的愛情顯得如此脆弱而不堪一擊,阿毛之死似乎有些可憐,可是,不管怎麼樣沒有人會去同情他,就算這個人物我如此鐘愛。阿呆呢,兄弟沒有罷手,隻會暫停。所以他也死了。

我挺喜歡這三個人物,因為他們除了宿命帶給他們的所有一切之外,沒有别的任何東西了。生在貧民窟裡,沒有未來,沒有希望,沒有錢,沒有出路。他們的死透着一種宿命的悲涼。

我喜歡他們,但沒有辦法去憐憫他們。不是因為我的殘酷;而是因為電影,本身那種平和的語氣所講述的這一切,似乎已經是一早注定了的事情。而因為注定,所以無須憐憫。這樣的說法讓我突然有點厭惡自己,可是,這部電影有這樣的力量讓我絕望。

也許,被綁住的鐘點賓館的工作人員在死去之前的時候講的那句話已經徹底地說出了這三個人可悲的命運:你們應該去讀書,或者去找工作,你們還隻是孩子,甚至不像是強盜……

的确,沒有工作,沒有書可讀,沒有錢。但是他們又沒有思索如何去獲得聲名和錢财的大腦,于是他們沒有辦法擺脫貧民窟的宿命。除了雞鳴狗盜,他們還能做點什麼别的更有意義的事情呢。

60年代裡的生活,也許,憑着不怕死的英勇和偶有的僥幸可以為他們帶來點什麼。而且在某個時代裡,年輕的人們總是以為那些瘋狂的行徑就是人生所有的意義了,所以他們在60年代裡看似閃耀而實則悲哀地活着并且死去。

那是三個可愛的少年,三個可憐的少年。看着他們倒下的身子不會引起任何人的任何情感。因為整個貧民窟裡的生活本身已經讓人絕望。

少年三俠的時代,是一種宿命的悲哀。也是一種社會性的悲哀。沒有人會去譴責他們。也沒有人會去同情他們。除了漠然之外,人們還有什麼呢。畢竟整個社會裡都是這種絕望的氣息。任何個人的情感都沒有用處也無力挽救。

少年阿炮的世界裡已經是遍地的悲情。我不知道成人的眼睛裡,上帝之城終究會是一個什麼樣子。可是至少,從那些人漠然的眼睛裡我看到的更多是已經麻木而無力感知的憂愁。

上帝在遠遠處觀望。上帝也和兄弟一樣,不會罷手,隻會暫停。暫時休整隻是為了更好地操控這個世界。上帝之城是一座讓人絕望的城市。

3.THE STORY OF THE APARTMENT(公寓的故事)

這是這部電影最簡潔的一個故事了。定位的角度段落鏡頭,從公寓的最深處朝向公寓的門,段落鏡頭的主體部分是走道和這個公寓的中間的客廳。

這也許是所有的鏡頭語言是我最沉迷的一種。固定的位置和角度,固定的視角。所有的事情都發生在鏡頭之中:發生、變遷、死亡、結束、繼續、重生。

這也是一種非常淡漠的鏡頭語言。就像是坐在鏡前,絕對客觀地看着窗外所發生的一切,不動彈地觀望,不管窗前發生的那一切如何動人心弦。極盡漠然,是因為力所不及。

這也許也是這部電影裡最長的一個鏡頭,不是長鏡頭,而是時間跨度上最長的一個鏡頭。直接從60年代進入70年代末。所有的一切。這個段落鏡頭裡大多時候是那種多幀鏡頭,比平常的24幀/S多出一倍不止。于是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一個徹底浮躁的世界。飛速地:發生、變遷、死亡、結束、繼續、重生。

這個段落鏡頭也是這部電影裡最像浮世繪的地方,飛速地發生所有的一切。

也許可以說,這個公寓的幾經易手,是整個上帝之城裡最糜爛有陰暗的世界裡幾度的沉浮。于是段落鏡頭更多的時候意味着的是上帝之城從原來的個人經營到後來的集團式經營的毒品市場的發展模式的一個縮影。從這個意義層面上講,這個段落鏡頭被導演賦予了太多太多東西了。

從一個腐爛的中年寡婦小本經營的毒品,到幾個人的小團夥,再到集團式經營。這個小小的公寓裡所發生的一切,僅僅隻是整個上帝之城裡所有的成千上萬的公寓裡的一個縮影罷了。

從這個段落鏡頭裡我們可以看到的也許更多的是整個上帝之城在70年代飛速黑社會化,飛速堕落的一個縮影。

在這個段落鏡頭裡面,幀速決定了所有的一切情感抒發。數倍的24幀/S的鏡頭是一個時代的縮影,而那種近乎1幀/1S至2S的慢速鏡頭描繪的是這個時代裡重大的變遷。劇情緊湊有力或者松弛明快,而更有意思的是,用快速鏡頭來表達松弛,慢速的鏡頭卻反而表現了緊湊。

這個段落鏡頭更多表現了導演對于鏡頭熟悉的而超強悍的駕馭能力。定位鏡頭的運作在這部電影裡近乎成熟。在我看來已經是定位鏡頭的經典之作了。

鏡頭表達的東西已經遠遠超過一個鏡頭所能表達的東西了。看着這個鏡頭裡的人不停地變換以及公寓裡的所有物品不停地被移動,我們能夠想像得到的也許是一個堕落的時代已經開始飛速地以一種更有力的方式繼續堕落。

以小見大,窺一斑而見全豹。很少有如此有力而簡潔明快的鏡頭能有如此的張力和包容力。

這個公寓的故事似乎隻是在小霸王的瘋狂掃蕩之後停止了。可是我們再回想起這個段落鏡頭的時候,也許我們也可以明白這個鏡頭所包含的另外一層意思。比如大個子,紅毛,黑仔……等等,他們在這個鏡頭裡一閃而過而且馬上就結束了。可是他們誰沒有像小霸王一樣的曆史呢。

于是這個段落鏡頭所涵蓋的故事,就遠遠不隻是這個鏡頭了。這個公寓的故事沒有在黑仔的身上停止,而在小霸王身上得到了延續。小霸王的身後呢。如果這個鏡頭一直就這樣定位在這裡,也許,小霸王也隻是匆匆的幾秒就跨過去了。

鏡頭裡的故事沒有停止。公寓裡的故事永遠不會停止。公寓裡的故事也許會暫停,可是永遠也不會罷手。

這個段落鏡頭有着鏡頭語言裡最大的張力和包容力。贊為觀止。

2007-01-31;丙戌年辛醜月乙醜日。

誰曾經活在一個什麼樣的時代裡;

曾經面對什麼樣的選擇以及什麼樣的人生。

對他們來說,其實根本沒得選擇。——火神紀。題記。

4.THE STORY OF LI'L ZÉ(小霸王的故事)

所有的故事其實都跟這個故事有關。或者說,所有的故事其實都着千絲萬縷的牽連,以一種連續性的斷歇苟喘殘存。

一個叫小豆子的小男孩,一個後來改名叫小霸王的長得很醜的來自貧民窟的黑男人。在整個七八十年代,幾乎是他主宰了整個上帝之城。

沖動。狂躁。暴虐。兇殘。刻毒。嫉妒。病态。無賴。流氓。毒販。黑幫老大。幾乎所有的這些,不論是性格特點還是身份都曾在這個人身上可以看到。

在少年三俠的60年代裡,他們的故事,小豆子隻是一個小小的跟班。然而卻是他給少年三俠提供犯罪的點子。而且因為他癡迷于殺人的欲望而最終把少年三俠趕上了絕路。阿毛被警察槍殺,帶着他未遂的愛情夢和從良的渴望死去;阿呆帶着他的懵懂未知無辜地死于年僅十餘歲的小豆子的槍下;唯一獲得救贖的阿夾皈依天主也許已經是一個最好的出路了。

少年三俠的故事結束的最後一個情節是小豆子對于鐘點賓館的搶劫計劃。這個計劃最終成了上帝之城最瘋狂血腥的暴力案件。然而這個暴力故事的結束是:他們并沒有殺死一個人。而最瘋狂血腥的暴力案件僅僅隻是小豆子的霸王之路上的第一個起點罷了。

這時候,他還依舊叫小豆子,一個十來歲的孩子。然而他天真而歡快甚至帶有點暴虐的笑臉卻隻能在他殺人瘋狂開槍時才能看到。可以說,是他提前地結束了少年三俠的故事以及他們的時代而帶着帶個上帝之城進入另一個時代,完全殘暴的黑幫時代。

公寓的故事也是在他的身上暫時地停頓了。從某個角度上,這部電影與其說是關于上帝之城的電影,還不如說是小霸王一個人的傳記電影。因為所有的故事最終似乎都跟着小霸王這個人物息息相關。

公寓是70年代的上帝之城的縮影,而70年代的小豆子和班尼混得挺不錯,如阿炮所旁述的,他們有足夠的犯罪天分。最終的公寓歸于小霸王的時代,意味着上帝之城基本上被小霸王一統天下的局面形成。

過往的時代已經永遠地成為過去了。公寓的故事其實也依舊是小霸王的整個故事裡的一個注腳罷了。

可以說,這個故事是整部電影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其它的所有故事都隻是圍繞着這個故事而展開,或者說,其它的故事隻是為了更豐滿這個故事的所有情節。

小霸王很像一個暴發戶式的土苞子。也為非作歹無惡不作。可是我喜歡這個人物。至少,在觀影的時候他曾經給過我一種狂躁時期曾經向往過的張狂,然而我所有的張狂還隻是存在于臆念裡的時候,這個人物替我完成了。

沒有人會去恨這個人物,因為這個人物本身在替我們完整我們的人生。那些我們想做的,我們曾經壓抑着的那些強烈的破壞欲望,這個人物至少在銀幕上替我們完成了。我曾經幻想過自己會是一個壞人,一個為所欲為不顧一切去破壞的惡人,可是我沒有那樣的膽量,于是這個人物的出現至少在視角上滿足了我這種欲望。

很少有人能夠如此徹底地演繹着一個惡人的角色。而這部電影最出色的地方是,這部電影裡輪番上場的惡人很多,可是沒有一個會讓人覺得讨厭。因為宿命。

為惡也許并非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僅僅隻是在某個時代的某個城市裡最不得已的命運。所以,他們隻能為惡了。這種為惡的背後是一種對那個時代以及那些人們最大的同情和憐憫。

誰曾經活在一個什麼樣的時代裡;曾經面對什麼樣的選擇以及什麼樣的人生。對他們來說,其實根本沒得選擇。浮躁的時代裡的人們隻有面對他們自己的人生。沒有任何方式可以逃跑。

小霸王的确惡得無可救藥。多少帶着點犯罪的天賦和為惡的天性,在還在孩子的時候,我親眼看着那些看似暢快的鏡頭裡,他一邊歡笑地開槍射殺所有的敵人以及那些無辜的人們,對我來說是視角上的欲望滿足,可是對于那個年僅十餘歲的孩子來說,那是什麼呢。

不需要原因。沒有理由。一切。僅僅隻是為了殺戮罷了。

小霸王的一統天下以及最後的敗落,是因為時代在向前邁進。80年代的上帝之城是什麼樣子。胡作非為總會結束,當他強奸了帥奈德的女朋友、轟爛了他的家、殺死了他的弟弟和叔叔。

也許正如阿炮所說,這是醜壞人和帥好人的對決。而真正的對決也許是整個上帝之城黑幫勢力的對決。兄弟不會罷手,隻會暫停。而誰能揣摸上帝的心意呢。從一開始的複仇行動到最後瘋狂的火拼,已經沒有人記得當初為什麼開火,隻是為了搶更多的地盤,賣更多的毒品,買更多的槍,殺更多的人。權利和欲望最終統治了所有一切。

任何理由和借口都堂皇地成為殺戮的表層,說到底,依舊是欲望。小霸王雖惡,然而他卻顯得天真而腼腆,至少在向帥奈德的女人求愛的時候他還有幾分羞澀,在看到自己的相片登上了頭版的時候他會開心地說,人們終于知道誰是老大了,然後買上一大堆報紙去派發給路邊的行人。

罪惡;然而可愛。并不可恨;而且可悲。所有的人們最終都是被欲望吞噬的可憐蟲。

或者說,這座所謂的上帝之城,其實是一座沒有希望的城池。于是在這個小城裡所發生的一切,都不足以引起人們的任何一種情感,因為理所當然。而理所當然,是最大的悲哀和同情。

小霸王統治的那個所謂的和平時期如昙花一現轉瞬即逝。平靜,隻是因為一會的狂暴。這就是他們的命運,也是這個城市的命運。

小霸王最後在他自己完全沒有意識到危險的時候死在一群跟他還是小豆子的時候一樣小的孩子手上,一群比他更殘暴的孩子。

上帝之城的命運不會改變,隻會暫時平靜,而後繼續。這是這部電影最讓人絕望的地方。人們能選擇的也許隻有離開,或者苟喘殘存,或者惡狠狠地對所有人說,今天開始,我來當家了。

5.FLIRTING WITH CRIME(意圖犯罪)

故事終于講到這個旁述者的阿炮身上了。這是一個向善的欲望以及對于同流合污的嘗試。

阿炮是個可憐的孩子。至少他的身上存着的善良和作為一個好人的素質。然而在他身上更多的時候還可以看到的是一種無力的掙紮。意圖犯罪,是因為作為好人在上帝之城裡的窘境,被欺負,沒有前路,困惑以及永遠不停的擔憂。

在他身上我們可以看感覺到這部電影裡難得的輕快。想着如何擺脫處男,想着如何賺錢,想着如何成為一名攝影師,想着如何從此離開上帝之城離開貧民窟。或者想着如何成為一個惡人。

他的嘗試最後都以帶着戲谑味道的失敗告終。好人,終究隻能是好人。

從少年阿炮到攝影師威爾森羅利吉。他的成長之路上永遠也擺脫不了的是小霸王的身影。

小霸王殺死了他的哥哥阿呆,可是他并不敢報仇,因為怯懦。他的第一張上頭版的相片是小霸王逼迫他拍的,陰差陽錯地讓他成為了實習記者。他的第一份高薪是小霸王死亡的相片。為他赢得聲名的是小霸王買通警察的相片。他的所有一切,都跟小霸王有關。

意圖犯罪是他想着如何擺脫眼前的困境最快的路途。然而因為公車司機也是上帝之城的人,所以他無法搶劫;因為面包店的女店員長得嬌豔而且跟他調情,所以他無法對着她拔槍;因為問路的巴基斯坦人請他抽大麻,所以他最終依舊沒有犯罪成功。

他有他的路子。在這部電影裡,他的姗姗道來流暢而客觀地述叙了上帝之城的60到80年代裡所有的犯罪勢力的更替和發展。而在他的身上,至少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正在努力向上的孩子。

意圖犯罪是他的掙紮,也是善與惡的鬥争。而他,在這部電影裡也許是漠然送給我們的唯一的希望和祈盼了。

6.BENNY'S FAREWELL(班尼的歡送會)

班尼是上帝之城裡最酷的流氓。也是這個城裡最好的流氓。他請喝啤酒,送人大麻,衣着鮮豔,而且人緣極好。他是小霸王最好的朋友和死黨。如果說,小霸王是殘暴的化身,那麼他就是溫和了。他和小霸王是兩個極端的人。而他是電影對小霸王情緒上的緩沖和中和。他也是整個上帝之城黑暗勢力最陽光面的代表,整個上帝之城裡黑暗勢力制衡的最關鍵的人物。

他和小霸王從小一起犯罪并且分享着他和小霸王一起打下來的江山,而他和紅毛又是好朋友,所以,上帝之城在他的控制範圍之下至少還葆有一種短暫的平靜。上帝之城一分為二,而他是制衡點。

班尼為人太好,所以他并不适合當流氓。歡送會,因為他要告别小霸王和他的事業,找一個農場和女朋友一起抽大麻聽搖滾音樂。

光影,斷幀,剪輯。歡送會上的搖曳是班尼最後的狂歡。沒有人想讓他死,可是他死了。無辜地替小霸王抵擋了一顆子彈。也許,他是小霸王唯一的一個朋友,所以,他死的時候小霸王發狂式的咆哮描繪着小霸王僅有的溫情。

他的死是整個上帝之城制衡點的淪亡。戰争的開始和他的死有着密切的聯系。如果他不死的話,小霸王不會去找紅毛複仇,不會遇上帥奈德的女朋友,不會和帥奈德結下血海深仇,不會最終和紅毛開戰。

班尼的歡送會也許也是整個上帝之城最後的狂歡了。在此之後,短暫的和平徹底終結。阿炮說,上帝之城從人間煉獄徹底地堕入了地獄了。

班尼也許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對整個上帝之城有着如此舉足輕重的作用。歡送會,送走了班尼,也送走了小霸王最後的忍耐,送走了紅毛和小霸王和平共處的美好時光,也送走了上帝之城最後的安靜和祥和。

這個故事是這部電影裡最大的一個轉捩點。之後,一切淪陷。

7.THE STORY OF KNOCKOUT NED(帥奈德的故事)

帥奈德是不是一個英雄呢。很難定義。

一個帥好人,一個老實巴交的努力想擺脫上帝之城的人。上過學,當過兵,練過空手道,兵營的第一神射手,抱着離開上帝之城以及貧民窟的希望而最後絕望地淪為兄弟。

他的身上我們看到的也許是一種更讓人絕望的掙紮。他不喜歡暴力,不喜歡殺戮,熱愛和平與愛。他也曾經為此而努力地維系着自己的生活。

然而他的努力最終依舊被小霸王的瘋狂而徹底地毀滅。

他不想當兄弟,不想當流氓。然而他想着去複仇。為他死去的叔叔和弟弟,為他被轟炸的溫馨的小家,為他那被小霸王強奸的無辜的女友。他的掙紮在于他的整個淪陷的過程。

他沒有選擇地加入了紅毛的組織。因為上帝之城裡隻有紅毛才能收留他,紅毛是小霸王這外唯一的殘存勢力。而他的淪陷在他們的三次搶劫裡完整地表現出來了。

他說,他加入紅毛的條件是,不準殺那些無辜的人們。于是第一次,他的條件救了一個無辜的店員;第二次,紅毛殺了一個想殺死帥奈德的店員,紅毛說,任何規則都有例外;第三次,帥奈德殺了一個反抗的工作人員,因為,例外成了規則。

他的淪陷依舊帶有濃烈的宿命色調。他帶領着紅毛的集團才有能力跟小霸王抗衡。然而他最終依舊成了欲望無辜的犧牲品。沒有人會記得他的仇恨,隻有欲望,以及更強烈的欲望。

帥奈德是這部電影裡最讓人絕望的一個符号。

8.THE BEGINING OF THE END(結束的開始)

帥奈德死了。小霸王死了。紅毛被捕。電影裡的結局是這樣的一個遍地的悲涼。這悲涼,是一早就注定的結局。

帥奈德死于奧圖的槍下,奧圖的槍卻是從帥奈德他們那裡拿來的,他報了帥奈德對他的殺父之仇。小霸王死于自己送給那群小鬼的手槍下,連掙紮和悲号的機會都沒有,全身被打滿了子彈孔。

所有的結局最終奔向了開始。如果帥奈德不給奧圖手槍的話,如果小霸王不送給那群小鬼每人一把手槍的話……隻是,沒有如果。上帝之城的兩個最大的黑幫勢力最終幾乎在同一時間徹底地湮沒了。

上帝不會罷手,隻會暫停。在他們死去了之後,自然會有一群人去取代他們。那群小鬼殺了小霸王之後嚣張跋扈的模樣已經有當年小豆子的幾分神氣。

  結束的開始,電影背後沒有述說完的故事還在繼續。宿命,如此悲涼的宿命在上帝之城裡不停地輪番上演以及輪番謝幕。而前路,依舊迷茫得讓人不知所措。

2007-02-01;丙戌年辛醜月丙寅日。

附注:電影資料。

■片名:《上帝之城》

■片名:《City of God》

■導演:卡迪亞?蘭德/費爾南多?梅裡爾斯

■主演:Matheus Nachtergaele/Alexandre Rodrigues

■類型:驚悚/劇情/犯罪

■片長:130 min

■國家:巴西/法國/美國

■語言:葡萄牙語

■發行:Asmik Ace Entertainment

■上映:2002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