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敵》看完了。
不想讨論劇情,劇情也沒什麼好講的。隻想說說這個劇的最後一幕:主角十九年追兇,最後(被)假死蘇醒後再次以新的身份繼續投入戰鬥。
不知道大家看到這一幕什麼感受。我從不懷疑這和平與安甯的背後,有無數有着無私高尚人格的無名英雄。但顯然我不是,我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是。所以像我這種怯懦無為的小人,認為英雄的結局不應該是這樣的。
或許從“主旋律”的視角來看,英雄就該這樣做,而且就應該繼續這樣做下去。
所以,大國工匠家貧如洗,人民英雄衆叛親離,道德楷模千夫所指,時代榜樣至死荊棘載途。
固然,不遭苦難困厄且死而後已,不能稱之為英雄。
但大禹高尚的是三過家門而不入嗎?并不,大禹高尚的是治洪水以救萬千黎民的功績。神農高尚的是嘗百草嗎?并不,神農高尚的是餌甘苦以活無數百姓的功德。
所謂三過家門、所謂定鼎九州、所謂遍嘗百草、所謂耒耜五谷、不過是英雄的一個注腳。
因其人高尚,所以其遭受的苦難才有了高尚的意義。
但所有人抑或權威,都要為曾給予英雄的苦難,而感到羞愧自責并為之負責。
而不是視若無睹的宣揚和一昧的苦難教育。大家對這些已經很厭惡了。
傳播學有個詞叫“休眠效果”,也叫“睡眠者效應”。高可信度的信息源和低可信度的信息源,發出的信息,因其信息源可信度不同,而産生短期傳播效果上的差異。所以,最初人們信你的公信力,信你的權威,信你真的公平公正公開透明。
但是,從長期效果來說,最終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信息内容本身的說服力。而所謂“權威”,在一次次高臨下的說教與打臉後被徹底休眠了。或者,或許大家還信你,但是根本不看你,根本不在乎你,誰還管你說什麼呢?
說出來的是少部分,沉默的螺旋才是大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