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刷全程被殷郊法相吸引,覺得這一定會是影響路人進場的最大敗筆。二刷後觀感沒太多變化。但三刷的觀感好了一些,在我看來,封神第二部的整體質感确實不錯,隻是比第一部少了一些史詩感,多了一些拖沓感。這種拖沓感來自于很多方面,鋪墊不夠的鏡頭和很多細節的缺失,以及最後的猶豫……

但整體肯定還是7分+的電影質量,這點我深信不疑。好的地方挺多,比如一脈相承的服裝質感,還有肉眼可見精進的雷震子和墨麒麟特效,但影響第二部的還是那些無法被忽視的缺點????????

鄧婵玉和姬發的情感我依舊認為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愛情。與其讨論一定是“戰友情”或一定是“愛情”,不如說還沒等到真正的愛情産生時,鄧婵玉就已經死了。如果鄧婵玉一直活着,可能真正的愛情才會出現。同時,作為人的情感是複雜的,用簡單的二元标簽去蓋章“男女情感”未免有點不夠人性化。這倆人更多的是對彼此身份和處境的互相理解和認同,倆人到最後或許是有情愫,但不多。整體還真就是友情以上,愛情未滿的狀态

但這次最讓我以及大部分觀衆覺得很不好的,還是最後法壇的部分。導演一方面通過剪輯營造西岐民衆的緊迫感,另一方面讓姬發進入法壇後又行動遲緩,沒有了第一部的果斷痛快。剪輯的也好像是他隻舍不得鄧婵玉,這不怪觀衆,就是導演對“仁愛領袖”的理解和觀衆到最後想看到的“仁愛領袖”産生了偏差。我理解導演的意思,但作為一部完整電影的結尾,确實不應該想太多……這會影響觀衆對整部電影主角塑造的好壞判斷

如果時光能倒流,我一定回去建議導演,姬發可以唱歌,但不應該唱“有女”,而是唱那首讓鄧婵玉感受到西岐溫暖人情味的“樂土”,并且也應該讓鄧婵玉立馬消失,過于依賴主角光環就會落于以往好萊塢劇情大片的俗套。

殷郊法相的面部肌肉和中二手勢動作依舊讓我想笑,但我自始至終都認同導演對殷郊三個人格的創作邏輯,被父親殺了之後怨氣太深,人格分裂是很合理的。但最終呈現效果确實多了一些喜感,這也是最勸退路人的關鍵因素。如果有第三部,希望一定重新精進殷郊法相。

喜歡這部的人可能也不少,但相比于第一部的快節奏和不拖泥帶水,這一部的“不夠爽快”讓自來水産生極大落差,我十分能理解。封神第一部沒有大問題,但第二部有無法忽視的大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這兩部電影中我确實看到了中國工業電影勇敢的嘗試努力和還不錯的呈現。依舊會期待第三部!!

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 (2025)6.02025 / 中國大陸 / 動作 戰争 奇幻 古裝 / 烏爾善 / 黃渤 于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