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的導演叫蔡坤宇,97的,後生可畏。豆瓣上的照片,拽拽的,真人倒極謙虛。尤其一雙眼睛,晶亮亮,有才氣,無傲氣,沒有疲憊感,沒有利益熏出來的欲念,幹淨,明澈,難忘的好看。

他是福建漳州人,本碩都在北影,先學攝影,後學紀錄片。喜歡《大佛普拉斯》,模仿着拍了《入土為安》,講述家鄉一個人對土葬的執念。他覺得福建電影太荒漠,閩南味要從台灣電影裡找,所以拍了這個片。

開頭葬禮上的随葬品,有勞斯萊斯、别墅、房産證、麻将桌,這也算了,居然還有名牌自動咖啡機。第一次見紙糊的咖啡機,樂得我在杭師大夢非劇場裡嘎嘎笑。

桌上供奉的神像,有幾尊長得不端重,像邪神。導演解釋,福建人出海,遇到海上浮屍,會收斂起來,祭祀在洞穴,稱“好兄弟廟”。正經神仙有編制,魂靈沒編制,拜他們,算人道主義。所以在福建,叫兄弟可以,最好别叫好兄弟。

還有閩南慣用的繁體字,閩南的鄉音,閩南的街道城市,閩南人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小時候看家鄉,重複到無趣,熟悉到厭煩。長大後他說,有次突然有種感覺,像第一次回到了家鄉,會認真觀察、融入當地的生活。曾聽說作家的第一部作品,往往關于故鄉,因為十分了解。可也有人對家鄉生疏,村裡的大事小情,我媽媽永遠明确到毫厘分角,我則永遠一臉懵逼。置身其中,更容易什麼都看不清。

昨晚給小侄子上課,他說學了《十五從軍征》。全文是: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裡人,家中有阿誰。遙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窦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贻阿誰。出門東向望,淚落沾我衣。

初學時,我更關心羹飯味道,再看時,變成了沉重的“老來回鄉,舉目無親”。然後對着視頻就哽住了,很想哭。原來有些事,理解不了,真是因為年紀沒到。

到了年紀的少年,回了家鄉,拍了個28分鐘的短片。題材是貧富,地域buff是閩南,文化buff是“入土為安”。小家、大家一起,滋養出一部個性鮮明、叙述待成熟,還有難得長篇内蘊的不錯故事片。

少年人總想離開家鄉,還鄉時,撞見屋門口晾着一堆,厚厚的給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