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茹金

老實講,看完以後我有一些不舒适感。

主要是張譯把父輩那種大男子主義、擰巴、好要臉面又有些不靠譜的特點演繹地太到位了,讓我仿佛回到了兒時那段說不清是喜還是憂的歲月。

...

尤其是石振邦為了給芊芊上戶口,又拉不下臉皮求前妻,還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讓前妻和他複婚。讓人直歎着實拿捏了東北糙老爺們的精髓。

好在這部戲并不是為了表演東北男人的生活,而是講述一段意料之外的父女兄弟情緣,倒讓人有些意外的感動。

石振邦和楊武為了追讨欠款,和欠款人的女兒芊芊待了三天,然後處出了感情。

在确定芊芊有可能被拐賣的時候,石振邦一個人單槍匹馬去福建把娃又搶了回來,自此三個人成了“難兄弟”。三叔、四五叔和老六,正式一起搭夥過日子了。

90年代的東北真的挺苦的,但是機會也挺多的。

...

像石振邦、楊武這種,願意賣力氣、好好幹活的人就一定能賺到。所以,他們的日子是逐漸寬裕起來了,楊武為了能合法收養老六芊芊還娶了媳婦。

蠻喜歡電影裡對這一段的展現,這應該是最接近我家鄉環境的一部片子了。很有東北冷冬生活的色調和東北人特有的咋呼風格。

不管前緣如何,石振邦和楊武為了能給老六芊芊一個合法的家庭,一個能上學的機會,确實做了很多努力,也逗了很多樂子。

石振邦與楊武的兄弟情是因為一根被扯掉了的中指,和老六芊芊是因為欠款。他們算是陰差陽錯成了一家人,是自己選擇的親人。

芊芊在海邊問石振邦“什麼是監護人?”,石振邦說“就是把你當寶貝的人。”

人與人的情緣有時候就是這樣的随意又刻意,明明沒有啥牽連,就莫名地拴在了一起。

...

因為多了一個女娃子,讓石振邦和楊武都變成了特别有擔當的人。為了娃能上戶口、上學,努力的找人、找關系、賺錢等等。

電影中間那一段時間飛逝的父女們相處的情節真的挺動人的。特别是每次楊武出了個不大聰明的主意,石振邦就會立即丢下手裡的活計去執行,又搞笑又溫馨。

看前半部分的時候我以為是個讨債的電影,看到三分之一的時候,才意識到這是一部體現沒有血緣的親情片。

平時的觀念裡,人們總是覺得有血緣關系的人才能稱之為親人。這部電影告訴人們,用真心對待的人就是親人。

石振邦、楊武和芊芊沒有任何的血緣關系,但是他們之間的各種牽絆和選擇,讓他們成為了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

...

圖/源于網絡,侵删緻歉

寫于2023.11.15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