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茹金
這部電影看完以後,腦海裡的第一個念頭是:我要早點将媽媽接到身邊來。
真的有點害怕,尤其是看到患有尿毒症的老傅瀕死那一段的表演,讓人内心裡非常震撼。
老話講:子欲養而親不待。電影裡的畫風是即使已是老人,再看到有自己父母的影像時,還會說出“爸、媽,我想你們了”的“孩子”話。
喜歡這部電影裡給老人以孩子的身份,給出獄人以生活重來一次的勇氣和接納,給得了重病人及其家屬感受人間溫情的空間和場所。
父母在,尚有來處。其實不管父母是否在,人們都會在一些夜深人靜、燈火通明的時刻懷念親人。
比如我,父親已經去世十多年,我總會在不經意間想起他在世時最後一段的荒誕時光。偶爾收拾東西看到父親買給自己的唯一頭夾,也會靜靜的摩挲一會。
電影裡的李清讓(黃軒飾)出獄後就把老爺子氣到醫院裡,然後展開了一系列為了父親治病,為了證明自己是個好人的意外之旅。
這是一個蠻好的開場,沒有刻意的煽情,而是很貼近現實的發生。
後面李清讓有和“來福大酒店”的女老闆馬小琳說起自己當起犯的罪行,是為了救一個被欺負的女孩,可是點兒比較寸,那個施暴者被他打成重傷。
因為平時李清讓就是混社會的模樣,所以自己當老師的父親也不相信他是因為救人才傷人。
那出獄以後回到家裡,老父親不讓進門也有道理。也許在老父親的心裡,李清讓就是一個不讓人省心的兒子,愛孩子又恨孩子的不争氣,然後急火攻心攻腦,就一下子癱瘓了。
李清讓在老房子裡看到相冊裡所有被燙了一個煙窟窿的自己時,多少也能體會到父親的因愛及恨的複雜情感吧。
也許因為本質上李清讓就是不是一個壞人,所以他在“潛伏”來福大酒店期間才會一點一點受到馬小琳外冷内熱的感染。
來福大酒店的存在并不是為了賺多少錢,而是因為離醫院最近,能給很多重症患者及其家屬提供一個暫時安放靈魂和無奈的“家”。
這是一個很現實又很感人的設定。之前看《我們一起搖太陽》時就有注意到這樣的群體(我自己又何嘗不類似呢)。
生了重病的人,看病的過程不是一日兩日就能完事兒的,可長期等待一些東西,比如好的醫療資源、專家号等等。
想我當初住院看病的時候,熊先生每天都要在奔波幾十公裡,也挺讓人心酸的。
所以很能理解馬小琳堅持開來福大酒店的發心,因為她也曾是癌症一員,淋過大雨,所以想為别人撐傘。
一直到電影最後,也沒有明說他們之間的愛情,但是誰都會相信,有了一起挽救來福大酒店的情誼在,即使沒有愛情,也會情誼長存。
總之,這是一部蠻溫馨的電影,讓人歸為人性最基本的親密、愛護屬性。錢當然重要,人更重要。
“餘生遙遙,請多笑笑。”對所有人都一樣,盡量笑對人生一切~
圖/源于網絡,侵删緻歉
唠叨于2024.7.1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