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我在小某書火了。

原因是在一篇有關最近熱播電視劇《不完美受害人》觀後感的帖子下留言了一條自己的看法,以回應對最近風評中“趙尋又當又立”觀點的回應:

因為社會中大部分人并不是潛規則的既得利益者,所以作為旁觀者的他們可以随時開啟絕對完美的上帝視角,但“旁觀者”絕非具體的人,“上帝視角”也絕非具體的人性。旁觀者與上帝視角不過是一種象征着絕對公平正義、理智清醒的人性烏托邦、理想國,而拒絕着人性中扭曲、貪婪、遲疑、羞恥等一系列客觀存在的負面情緒的參與。旁觀者和上帝視角無法成為全面人性,全面人性必定意味着善惡并存。

上帝視角永遠公私分明、黑白分明,但真實人性并非非黑即白的直線思維,真實人性是一條曼妙曲線,個中的扭曲、貪婪、膽怯、猶豫等陰暗面,也是構成人性的一部分,甚至正是因為存有着的這部分,才使得人成為真正的、立體的、飽滿的、具體的、有情感的人。

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直線思維發言人的旁觀者,永遠個個都是人間清醒三觀正到爆炸,可回歸現實,又不難發現身邊大多數人仍持續活在一種模糊的、擰巴的、搖擺的得過且過中。

網絡中叫嚣着“趙尋又當又立”言論的人也隻敢在事不關己時大放厥詞,他們心安理得地跳過公平審判前應有的接納、理解、包容、共情程序,一旦他人的行為不符合自己的心理預期,便惱羞成怒,開始進行所謂的道德審判,而這種行為的指向并不利他,目的隻有一個——炫耀“我很高尚”。

而真正的道德,是不以攻擊為手段的,是不帶評論的觀察,是為自己的感受負責并且不以犧牲他人福祉為代價。真正的道德,是不炫耀自己的道德,而是以慈悲心看待世界,是适度取悅自己,并造福世界,是多行善,是法喜自在。

有意思的是,當代人所謂的道貌岸然的道德審判,其實隻有一種狹隘、功利而愚蠢的方式——攻擊。

我将“趙尋又當又立”這樣的心态視作人性中真正的惡,真正的懦弱。我在這些人的言論中看不到對社會熱點事件的絲毫反思與總結,譬如“在面對職場潛規則時,女孩應當勇敢說不”或者“強者不應濫用手中權力向弱者施壓”等等,更多的是以攻擊弱者的方式來體現所謂的自我道德。

這種帶刺的道德幾度使我覺得虛僞,并感知到了人性中唯唯諾諾的一面——對潛規則的唯唯諾諾,默許潛規則、默許所謂的叢林法則。

人人取笑潛規則,可但凡有機會,人人都渴求自身成為潛規則的既得利益者,并将其當做一條救命的浮木。人在面對某種生活困難時,很難不想走捷徑——“如果我有關系就好了”“如果我認識那位領導就好了”。

但畢竟有機會吃上潛規則紅利的人永遠是少數,大多數人仍手無縛雞力,隻能按部就班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走,這種誠懇與踏實中多少帶有幾絲悲涼與無奈。

共情其實并不難,試想當我們“真的有關系”或者“真的認識那位領導”時,我們真的會堅持維護自己内心的道義而放棄捷徑嗎,或者我們會當機立斷地放棄捷徑嗎,我們是否也會遲疑搖擺、會反複權衡、會與自己的羞恥心進行一番博弈與較量,而當我們的确放棄了捷徑,身邊是否會有人真誠褒揚我們“你是有道德的,我很欣賞你”,而不是“你真傻,有捷徑不走”或者“為了所謂的清高放棄機會值得嗎”?

因無力改變社會中醜陋的一面,無法直面強權的不合理之處,人們便習慣将這種不滿與憤恨的斧頭揮向弱勢方,與其說是對弱勢方的過度指控,不妨說是對潛規則失序的破防,而這種不滿與憤恨有多咬牙切齒,羞恥心跳動得就有多激烈多狼狽。

那麼“成功事件”的惡心之處到底在哪裡?

換句話說,假使有人給我五十萬,買我一夜春宵。其實這時我做何選擇,是可以全憑我個人價值觀做出判斷的,不受他人脅迫,我心悅誠服地對自己的判斷與選擇全權負責。這種交換雖易使聽者不适,但也是基于個體間價值觀差異而勉強可以被社會所接納的一種擦邊交換,對方大大方方提條件,我大大方方做選擇,接受或拒絕,也都能讓被請求者感受到一種君子坦蕩。

既然是等價交換,那麼各自給出的籌碼在交換程序進行前則應該被雙方擺在桌面上,我不因你給的籌碼未符合我的預期而進行苛責,你不取笑我選擇背後的價值邏輯。

談判和選擇均是開放性的,結果也應當使雙方都心滿意足,而不是一方絕對引導另一方,高位施壓于低位,交換籌碼不再由低位主動選擇且貢獻,而是由高位“強取豪奪”:我給你利益,所以我要從你身上拿走什麼也應當由我說了算。

這是強盜,是道貌岸然的小人協議,是潛規則惡心人的要害之處。而那些“又當又立論”則無疑是潛規則成功豢養出的幫兇,為潛規則一遍一遍增加柴火,他們甘願折損讓渡出自己的利益,并無限壓縮着弱者的利益空間,而最大化地為強者争取社會層面的諒解書。當弱者不再為弱者聲張,而選擇為強者辯護,嗚呼哀哉!

譬如:

“你穿那麼少,難怪被盯上。”

“你那麼好說話,難怪領導讓你多幹活。”

“你太卑微,難怪别人看不起你。”

等等。

社會風氣與輿論似乎總是充滿了對好人的規訓,對壞人的寬容,一句輕描淡寫的“沒事,有法律制裁他”更甚者“你知道他壞,為什麼不躲”。

批判往往指向好人,所以為了躲避壞人,女孩們讓渡出自己的穿衣自由,衣着保守而謹慎,所以為了躲避壞人,我們必須在晚上十點前準時回家,所以為了躲避壞人,本性腼腆的我們強裝剛硬,我們的行為不再發自本心意願,而是取決于壞人的行為擴張至什麼範圍什麼程度,某些時候的我們就像是無法昭雪的冤案當事人一樣,對某些令人發指的東西卻可憐地隻剩下東躲西藏。

有書中講,若有一天日漸強大的摧毀性技術使人類從地球上滅絕,真正要對此負責的遠非技術本身,而是現代人唯唯諾諾、缺乏責任感、畢恭畢敬地服從每一個司空見慣的規定。

某種程度上,人人都是趙尋,如她遲疑,如她扭捏,如她忐忑,如她不安。

黑白之分屬于上帝和法律,灰色則是人生常态。

也希望每個人都能坦然接納并理解自己人格中陰暗的一面,理解自己的脆弱與平凡,并擁有趙尋的勇氣,終于向心中的那團暧昧不清的東西,說出“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