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有中央委员204人,如果我们将这204人看作是最有权势的一群人,想必不会有异议。而在现有的204位中央委员中,北大出身的有14人,清华12人,占比超过12%。如果我们把这个标准放低,一口气将门槛降低到副省部级以上(含),那么这个数字为:北大现任副省部级以上干部126人,清华64人。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清华共有152位校友登上福布斯排行榜,而北大为143位。清北圈,浙江帮,五院四系鄙视

...
孝死我了

“这里没有升旗早操,更没有纪念周训话,也不像别的大学,进去有一个月新生训练,灌输你什么校史和总裁言论。”

这里是中国教育史的顶峰——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 之所以可以彪炳史册,就在于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外界的干预和控制,保证了思想独立、学术自由。

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

《西南联大》是(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北京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三所大学迫于形势的合并。由三位校长:张伯苓(梅贻琦的老师)、蒋梦麟(张伯苓的同学)、梅贻琦共同组成常务委员会,共同领导校务。

...
不争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曾想组建东南、西北、西南三所联合大学,但东南联大胎死腹中,西北联大先合后分,只有西南联大成功坚持了下来,这既得益于蒋梦麟、张伯苓的让,也得益于梅贻琦的“公”。

三位校长中,梅校长资历最浅,年纪最小,也是出力最多的一位,“西南联大”的成功与领导班子的团结有直接关系。

最初,张伯苓就对蒋梦麟说:“我的表,你戴着。”

然后转身去重庆开办了南开中学。

...

蒋校长转头又对梅校长说:“三人中你最年轻,你要多担当。”

然后,他也去重庆另兼他职。

就这样,为了避免三校之矛盾,张蒋两人把权力“让”给了梅贻琦。

正是二位校长的放权,才成就了“西南联大”八年零八个月的世界教育奇迹。

“西南联大”共有教授179人,其中156人有留学经历。

即接受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又与世界学术前沿接轨。

正如“许渊冲”先生在片中所说:“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国文课”

...
刚毅坚卓的青年榜样

时任校长梅贻琦,政府职位与总理平级,但梅家只有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菠菜豆腐汤,梅夫人韩咏华需要上街摆摊卖米糕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

物理系教授吴大猷 为给病妻治病,每天到菜市场捡剩骨头为妻子熬汤,补贴家用靠养猪。

...

费孝通 女儿费宗惠出生在凌晨的寒风中,身无分文的他,只能用唯一的西装裹着孩子,从农民家里乞来了一件件小破衣褂。

...

华罗庚 因为房子被炸,一家人只能租住在西郊普吉的牛棚里,牛住下头,华罗庚一家住上头。因为距离很远,华罗庚每天需要早早出发,拖着瘸腿,步行十几里路去联大上课。在充满牛粪和蚊虱成群的牛棚里,华罗庚攻克了十多个世界级数学难题,为世界数学史开创了一门新学科——矩阵几何学。

...

...
云南师范大学为西南联大旧址

闻一多 因为挂牌治印(刻章)被儿子闻立鹤质问:“这算不算发国难财?”(知识分子素来清高,以谈钱财为耻。)闻先生用刻刀一刀一刀刻出了学生办印刷厂的钱。

...

赵忠尧 “天涯孤旅,千里走单骑。”

为了把50毫克镭带到昆明,冒着杀头危险,化装成难民,把装镭的铅筒,贴身紧抱在怀里,坐火车数天数夜不敢合眼。抵达昆明时,胸膛已烙上两道血印,但赵忠尧却为此雀跃不已,因为他保全了中国高能物理的全部家当。

...

陈寅恪 右眼视网膜脱落,用一只眼睛教书。

...

朱自清 被乞丐追着乞讨,被纠缠得无可奈何,说了一句:“别跟我要钱,我是教授。”乞丐听到这句话,嘴里嘀咕着扭头便走:“教授教授,越教越瘦。”

...

刘文典 “我宁愿被日机炸死,也不能缺课。”

为躲避日机轰炸,教授们都住得很分散。有的需要每天步行几十里路来上课,但从没有人迟到。

...

孔祥熙拨十万大洋给学校改善条件,但联大师生全体投票一致同意:“将这笔钱捐给昆明人民,以报收留之恩。

...

教育部决定给25位兼行政职务的知名教授,每人发放一笔“特别办公费”,但25位名教授联名致函拒绝:“抗战以来,从事教育者无不艰苦备尝,十儒九丐,薪水尤低于舆台,故虽啼饥号寒,而不致因不均而滋怨。”

日本人公开承诺:“留下来教学,照样保证丰厚年金。”

在当时,像梅贻琦、闻一多、陈寅恪等教授。

他们原本可以有保姆、有厨师、有车夫,甚至还可配几个文书,可以生活得舒适又体面,可以端着高脚杯抽着雪茄参加各种上流聚会。

可以不用养猪,不用捡剩菜,不用刻章,不用卖米糕,可以不与牛同住,可以给刚出生的女儿一条保暖的毛毯...

在一个个重要的时代节点,他们放弃高薪闲职,挑起启迪民智的担子,用亲身经历示范了气节二字。

思想独立,学术自由——育才先育人

陈立夫 做了教育部长后,要求联大领导人及教授统统加入国民党,对于闻一多等进步教授一律开除。

...

法商学院院长 陈序经 公然抵制:“如果让我加入国民党,我就不做这个院长。”

...
联大教授会因此撰文:“对于大学,国家社会要持不干涉的态度,要予他们研究的自由、选择人才的自由。”

“教育者的职责是指导学生如何思考,而不是思考什么。”

教育部强制要求开设三民主义课。

遭到联大师生的强烈抵制:学生马灿华撰文:“即便三民主义是正确无误的思想,它也得在思想的市场上自我证明。”

陈立夫多次要求联大遵守其核定的应设课程,统一全国院校教材,统一考试等新规定。

联大教授会对其规定逐条予以批驳:“盖本校承北大、清华,南开三校之旧,一切设施均有成规,行之多年,从不敢谓为极有成绩,亦可谓为尚无流弊,似不必轻易更张。”

最终,联大没有采用统一教材,保住了教育的独立、自主与尊严。

蒋介石 想拉拢 傅斯年 当国府委员,被傅斯年拒绝。

蒋介石转而想拉拢 胡适。

傅斯年写信给胡适,劝他保持名节:“借重先生,全为大粪堆上插一朵花。”

西南联大教员不做官,但不表示不议政。

蒋介石“最害怕起立质询的参政员”有4位:张奚若、罗隆基、周炳琳、钱端升。

而这四位,都是西南联大的教员。

张奚若常常当着蒋介石的面,发言批评国民党的腐败和独裁,一次,蒋坐不住回了一句:“欢迎提意见,但别太刻薄。”

张奚若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
张奚若

第二年,当局寄来路费,邀他再去重庆,他当即回电一封:“无政可参,路费退回。”

1980年代,沈从文出国访问

研究联大的外国汉学家问他:

“抗战条件那么苦,为何西南联大八年培养的人才,超过了战前北大、清华、南开30年人才的总和?”

...

沈从文只回答了两个字:自由。

在西南联大转系有多简单?只需要填一张简单的表就可以完成转系,其他什么要求都没有。

好多人入学后发现不喜欢原来所报考的专业,于是纷纷转入自己喜欢的专业。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杨振宁先生,学物理之前其实是学化学的。

...

梅贻琦说:“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

当年流传着一句话:“昆明有多大,西南联大就有多大”

教育资源有限,身边一切都可以成为学生们的延展课堂

没有适合的地方,他们就去昆明各个茶馆里,一壶白开水就可以撑起一下午的讨论;

没有仪器,气象学的老师就叫学生手指蘸水,以感应风向。

......

联大后面文林街的茶馆里,经常可看到哲学心理系教授 沈有鼎 的身影。

...

点杯茶,然后坐下来看书。

有时,也会点一碟瓜子或花生,那是他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的时候。

他喜欢说一句话:“你们在联大这几年,不要只知道闷头读书,也要抬头学做人。”

而那些得不到他青睐的学生想吃瓜子时,他就伸出手紧紧护住碟子:“不给你吃。”

那神情,就像咸亨酒店里的孔乙己。

自由,并不意味着散漫。

自由只是联大精神的一个方面,与之对应的是考试制度的严格,学校、教师一点都不会容情。

西南联大学生,中科院院士 王希季

...

曾对自己的一次机械学考试“耿耿于怀”

那次老师要求结果准确到小数点后三位,但他因计算尺限制,便没太在意这回事。

结果这个题什么都对,就是没有准确到第三位,最后老师给了自己零分,机械学考试不及格。

"可以说没有昨天的零蛋,便没有今天的导弹。”

每学期应修学分中,1/3不及格就要留级,1/2不及格就要退学。

联大办学8年,8000余名学生通过入学考试,但最后只有3882人毕业,可见考试之严格。

1946年,有三个女孩报考清华落榜。

她们叫:梁再冰、冯钟璞、梅祖芬。

梁再冰父亲是梁思成,清华建筑系主任;

冯钟璞父亲是冯友兰,清华文学院院长;

梅祖芬父亲是梅贻琦,清华校长。

住:修建在坟地上的校舍,40个人一间的茅草房宿舍;

食:夹杂着石头、老鼠屎、红米、稗子、谷子,数量还不够吃饱的“八宝饭”;

行:时不时的大量轰炸,校舍不断被摧毁,生命时刻受到威胁。安全警报响起时,所有人只能以最快的速度向附近乡村跑去。

...

学生和教授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度过了8年零8个月时间

...

西南联大最后只毕业了3882名学生,其中包含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2位两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师。

参军1100多人,其中镌刻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背面的即达834人。

很难再有 宁折不弯的傲骨,学富五车的先生,意气风发的同学……

文章的最后,引用周总理的一句话:“我是爱南开的”

...
清北今犹在,朱颜已三改。

部分资料及数据来自: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199391/answer/130387232

部分图片及数据来自:https://www.baidu.com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