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女性,無論在人生的哪一個階段,我們都應明确在當下該要做好的事情。也隻有這樣,才能相對安穩地度過每一個不曾風平浪靜的日子。

小時候可能遺留下不好的童年陰影;結婚生子後又不滿足于當下的生活,覺得自己不是一個稱職的母親;離婚後或許可以找到新生的自己…… 這一切的一切,在即将20歲的我無法預料,但至少我很清楚,在這個階段我人生的重點該放在哪裡。

當然如果未來呼嘯而來,我無力阻擋的話,那就坦然接受吧。 畢竟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是上天為女人精心雕刻的禮物,接不接納那就随自己的内心而去吧!

這部紀錄片講述了50個國家的2000名女性通過談論教育、愛情、婚姻、生育、職場歧視、外貌焦慮、身材焦慮、家暴、疾病、衰老、強奸等話題來刻畫一幅巨大且撼動心靈的女性”女性自畫像“。 (此段改編于一豆瓣評論,在此感謝,侵删。)

影片傾訴女人們遭遇了和感受過的喜悅、恐懼、憤怒、悲傷、感動、傷害……每個人的曆程和觀點都不一樣,也都有代表性。

...

同時在《從前我死去的家》這部小說中,我自己讀到的不僅僅是原生家庭帶來的不幸,畢竟家庭暴力、性虐待等對于兒童造成的陰影永不會被抹平。

我看到的還有身為女性,她們因為背負着社會的道德、家庭的責任,因為童年的陰影造成目前暫時的人格缺陷,而這隻能埋藏心底無法訴說給自己最親近的人,卻仍然要做好一個合格的媽媽而不斷掙紮的痛苦經曆。

像這樣作為新手的媽媽有很多,她們也還有很多不懂的地方。畢竟不是我們以為的那樣,女人就有天生的本能,像母狒狒一樣,而且“爸爸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爸爸的呀!”

這部影片之所以有感觸的點,還有更重要的原因是,在熒屏面前,她們都很勇敢。勇敢地表達自己,說出那深藏于心底多年的“秘密”。無論是孩童時期,抑或是青春期,甚至是為人母時,她們有過歡愉的經曆,必定也有痛苦的回憶。

在這裡,她們大膽地展現了她們最真實的一面。這也是我們每個女性的必經之路,而男性在大多數情況下隻是一個旁觀者。

...
...

從古至今,其實無論身為女人,還是男人,隻要是人,就一直需要表達自己的欲望,甚至包括痛苦。不僅僅是開心的事情想要分享給别人,痛苦的東西隻有經過自己親口的轉述,去直面它,唯有這樣,我們才能直視過去的傷痛,才不至于走向極端的一面。

就像記錄片中講到的一樣,“YOU SILENCE ME.”

其實,現代社會對于女性的平等稍微好轉了一點。不信你在大街上随手抓一個男性來問問,“你有性别歧視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即便回答者是女性也是如此。

我們缺失的是真實地表達自己的内在,包括痛苦的、不好的一面。正是因為有太多女性壓抑住了自己的負性經曆,才會讓我們覺得這社會存在着性别平等的美好幻想。

網絡上積極宣傳談戀愛的好處,是因為人與人之間需要親密關系、陪伴與交流。我們看到了婚姻美好的一面,而背後女性需要承受的苦難又有誰能和我們一一說清楚呢?

難道隻是要依賴那些吐槽婚姻是桎梏的激進視頻?還是要把丁克高高挂在象牙塔上去供奉?不然就去隐忍自己内心最真實的需求,僅僅因為在乎身邊人的看法?在乎世俗的眼光?(喔,這樣的人一定存在!畢竟這世界激進的人也不少!)

這社會本身就存在男女性别的不平等,這一點我完全接受。但我希望看到的是能有更多的人能勇敢地站出來表達自己的不平等,無論是男性抑或女性。

為什麼說如果我出生在法國,我一定是一個女性主義者呢?難道在中國不行嗎?完全可以的啊。

親愛的,其實标題本身就很諷刺啊!

無論出生在哪,我都有權利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可怕的是,我們都沒有勇氣,而是選擇沉默,沉默,沉默,就像冷暴力一樣,一樣的可怕,一樣的刺痛到人心最脆弱的一部分。

...

有些時候我們選擇發聲,那很有可能是我們在某一個群體當中。例如我們通過網上的匿名去肆意發表我們的言論,去抨擊别人的生活。又或者以自己是某一團體的身份,來達到某一目的。

就像難道我隻能以自己是個女權主義的身份,我才能發表我對于女性的言論嗎?盡管我的觀點會有很大的偏差。顯然非常可笑。但現實不就是這樣嗎?

退一步講,那些沒有為自己、為全人類發聲的女性,她們一定有她們的苦衷,我們也很無奈。畢竟事實就是這樣,一小滴水根本掀不起波濤洶湧,一小群體的聲音隻會被大衆的沉默給吞噬直至無聲無息。

所以,到底要不要發聲?該如何為自己發聲?這是這部影片留給我的思考。

可能在下一個人生階段去看,我又會提出不一樣的問題吧!想必你也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