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電影前半段比較忠實原著,而且可以把一些場景拍得很美很震撼。比如開始喜久雄目睹父親被殺時雪花簌簌飄落的慢動作,再比如雙半首次亮相,在台上瞬間換裝時的震撼,還有喜久雄在病房排練時被師父訓斥,自扇巴掌再次表演時的驚豔瞬間。總的來說,在俊介回來前,電影還是很忠實原著,在我心裡打分可以90+
但電影後半段俊介突然回來了,電影并沒有交代他們去哪了,隻是在電視采訪中對這8年寥寥帶過。觀衆其實不明白其中發生了什麼?他為什麼回來?為什麼這麼多年他的技藝還可以保持高水準?之後的情節更像是開了倍速。原著因為是小說,可以詳細的介紹歌舞伎在日本發展的起起伏伏(比如有傳統派和新派之争,比如新興娛樂對傳統藝術的沖擊)所以兩位人形也彼此起起伏伏,其命運也不短牽動着讀者的心。但是電影可能是由于篇幅的原因,背景很少介紹,所以後面每個戲劇沖突似乎都少了合理性(比如為什麼兩半又重新出山?)原著中小人物與大時代的抗争與沒有了。另外,德次這個重要人物的删減,讓喜久雄的人物單薄了不少。同時把德次對喜久雄的呵斥挪去讓俊介說,合理性也喪失不少(原本喜久雄就認為是血緣讓他低于俊介,所以才想利用彰子,你還讓俊介這個既得利益者罵,這不越罵當事人越氣!原著之所以喜久雄被罵後醒悟,是因為罵他的人德次是他的最親的人之一,一直對他言聽計從,突然一反常态罵他,說的話肯定分量不一樣。)因此種種合理性的缺失讓我在後面不斷跳戲,以至于喜久雄最後的獨舞都無法看進去。
另外,看電影的時候一直覺得吉澤亮像誰,後來突然發現有點像高配版的王思聰,之後就再也回不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