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蔡尚君執導的電影《日掛中天》在中國大陸正式公映。影片由辛芷蕾、張頌文、馮紹峰主演。此前,辛芷蕾憑借此片榮獲第82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使得影片在上映前就備受期待。

...

這是一部關于恩情與償還的電影。辛芷蕾飾演的美雲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肇事逃逸,張頌文飾演的葆樹為她甘願頂罪入獄。葆樹服刑期間,美雲卻離他而去,又與馮紹峰飾演的其峰相識。八年之後,當兩人再度重逢,往日的恩情與虧欠交織成無法逃避的命運糾葛,故事也随之滑向不可挽回的悲劇。

導演以極簡的手法搭建起這場“情與債”、“恩與仇”的實驗,片中沒有複雜的調度,沒有煽情的配樂,沒有花哨的剪輯,鏡頭隻是牢牢聚焦在人物身上,凝視着人在道德與情感困境中的猶疑、選擇與掙紮。

影片中的每個人各有各的“罪”,也都因自己選擇受到懲罰,他們拼盡全力尋求救贖,最後卻無望地發現救贖并不可能。

對部分觀衆而言,《日掛中天》可能略顯“狗血”,甚至像部交通普法教育片。其實那些奇情的段落,指向一個違反直覺但又很現實的困境:在“恩重如山”的關系之中,受恩者反而可能會“恩将仇報”。

她逃脫了法律的制裁,卻背上恩情的枷鎖

“你會付出代價的。”

片中的其峰收到這樣一條短信。但這句警告,并不隻屬于他一個人。在《日掛中天》中,三位主人公都在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也在各自的命運裡接受懲罰。

其峰已有妻女,卻與美雲陷入婚外情。美雲一度懷孕,而他卻要求她堕胎。後來,其峰不斷收到匿名恐吓短信,心神不甯。為了擺脫這一切,他終于下定決心離婚。可他從未想到,發短信的人竟是他的女兒。最終,女兒以割腕的方式懲罰了父親,也終結了他與美雲的未來。

葆樹為愛頂罪,他本來将自己的行為視為義舉,以為犧牲可以換來愛和感激,卻因此失去了一切。美雲離他而去,母親至死不知道他的清白。五年牢獄,等來的卻是一無所有。

...

至于美雲,她雖逃過了法律的懲罰,卻墜入一場更深、更難逃離的良心審判。葆樹入獄後,她在愧疚與恐懼中煎熬,既不敢面對被害者的家屬,無法承受葆樹母親與朋友們的安慰,那些善意反而讓她更無所适從。但她依然沒有勇氣說出真相,被壓力逼到極限的她選擇了背叛,試圖以逃離來擺脫無休無止的痛苦。

然而背叛并未帶來解脫,反而讓她的虧欠感更加深重,她的生活在良心的陰影裡停滞不前。在與其峰的關系裡,其峰始終拒絕給予任何承諾,而美雲對此毫無怨言,因為她覺得那是自己應受的懲罰。她在這段感情中不斷妥協、犧牲,仿佛在用另一種方式償還過去的虧欠。

...

整部電影裡,沒有誰是無辜的。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選擇償債,也都被過去的陰影緊緊束縛。

當恩情變成無法償還的債

美雲與葆樹的重逢,發生在一家醫院裡。那時,美雲剛得知自己再次懷孕,而葆樹剛經曆癌症手術。

孩子的到來,讓美雲看到新生活的希望,而葆樹的出現,卻讓那份被壓抑多年的虧欠重新浮現。自那天起,美雲的一切舉動似乎都被同一個念頭牽引:償還過去的恩情,然後,開始新的生活。

...

葆樹的悲劇在于,犧牲幾乎已經成為了他自我價值的唯一來源。他失去了親人,也失去了健康,唯有牢牢抓住“偉大的犧牲者”這個形象不放,才能與自己的過去和命運和解。

于是,當電梯事故發生時,他再次選擇“犧牲”自己,把“逃生”的機會讓給美雲。他拒絕穿上美雲送的衣服,原因是不想欠下人情。這些行為不僅體現了葆樹的性格,也是他對“犧牲者”身份的再度确認。

或許,葆樹仍然愛着美雲,但在頂罪事件之後,他們之間的關系已不可避免地從“愛人”轉變為“債主”與“負債人”。在那份如山般沉重的恩情和怎麼也還不清的虧欠面前,愛早已無從談起。

...

影片的結尾,将這種宿命感推向極緻。葆樹退還了美雲替他償還的醫藥費,準備離開。美雲追到車站,想為他買點食物,卻在車站意外流産。那個象征着“未來”的孩子,在簡陋的公廁裡被沖入下水道,随之而去的,還有美雲對新生活的希望。

失魂落魄的美雲在車站四處尋找,終于在兩輛大巴之間找到了葆樹。她再次向他尋求原諒,換來的卻是葆樹淡淡的“祝福”。在那一刻,她徹底明白,無論報恩還是忏悔,都無法真正贖清過去。

于是,她拿起路邊的一把刀,刺向葆樹。當刀刃刺入葆樹的身體,美雲流着淚,發出一聲如野獸般痛苦的嘶吼。葆樹則是揪着她的頭發,眼中先是震驚,繼而浮現出寬容與釋然,仿佛接受了他所扮演的“犧牲者”角色的終點。

一刀刺向施恩者,既是絕望的宣洩,也是對心理學中“受助者惡意”概念的極緻化呈現。當報恩的負擔變成心理枷鎖,被幫助的一方可能本能地将憤怒、無力和羞愧轉向曾經的施恩者。美雲的行為不是恩将仇報,而是一種因無力承受恩情與罪責交織的心理崩潰。

在這一刀過後,兩人在血泊中緊緊相擁,車站依舊人來人往,卻沒有人注意到他們剛剛經曆的一切。在這個巨大的世界裡,人們無心關注兩個小人物的悲情。

沒有人知道那擁抱的意義。那是原諒嗎?是和解嗎?還是兩個走到盡頭的人本能相依?

或許,他們隻是終于意識到,悔改不會帶來赦免,犧牲也不會帶來正義。當一切都無解時,毀滅便成了唯一的解脫。

撰文 | 李俊浩 編輯 | 錢琪瑤

*本文為BOOK方物獨家原創内容,未經BOOK方物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分享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