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人生的另一天》很特别,真人与动画结合在一起。

...

是关于安哥拉独立前的内战和奔赴而来的波兰记者雷沙德·卡普希钦斯基的故事。

...

看完雷沙德的《十一个时区之旅》之后,就对这个波兰记者兼作家着了迷。

有人说,他的作品更像小说,而不是纪实。我不在乎,不管是纪实还是小说,只要是一个人的作品,就会带上个人色彩,完全客观的东西是不存在的。

对我来说,作品的魅力,就来源于作者本人的魅力。不管人们刀割还是香涂,对我来说,雷沙德·卡普希钦斯基都是一个魅力十足的人。

我没看过雷沙德《人生的另一天》的原著,我觉得他的原著应该不是主要渲染自己的个人英雄行为和对一个十九岁女战士的情愫吧。

我对改编的剧情持怀疑态度,但一点也不妨碍我喜欢它。

特别是那个不管天塌地陷都要卖面包的老太太,那个十九岁的女战士想生个孩子,垂死的人要求拍一张照片的情节,这些很雷沙德,着眼于整个世界整个人类,见微知著,心怀悲悯,激情满怀,又无可奈何。

该片虚实交融,尽量还原了当年安哥拉的事件。动画部分新颖清澈,不落俗套,回避了战火纷飞的惨烈,富有创意。人物的眼神流转,很打动人。纪实影像部分和当事人的访谈,加深了故事的深度和历史的重量。

...
...
...
...

不知怎么,看完这片子里塑造的英勇的战地记者和残酷的战争,联想到安哥拉几十年的内乱,就觉得讽刺。

2002年,安哥拉才终于结束了持续27年的战乱,百姓恢复了正常生活。

没有雷沙德这样的人,谁会注意到人类世界的这一角落里曾经血流成河的土地呢。

不过,话说回来……又怎么样了呢?

片尾有段采访:“我们打赢了那场为祖国争得独立的战役,但这个过程摧毁了我所有的理想。我输惨了。平等的社会在哪里?我那些免于饥饿的手足在哪里?……”

这部动画片由西班牙、波兰、比利时、德国、法国和匈牙利合拍,这大概是它虽然挺主旋律,却不油腻的原因之一吧。

另外,配乐好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