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adelphia》
同性戀的未來,他願意為之一戰
艾滋是這麼特殊,其大多數患者均為同性戀,故得名“同性戀癌症”。對疾病的恐懼是與生俱來的,人們懼上加懼“敬而遠之”;取向上的異類,健康上的區隔,患者痛上加痛無處可躲。顯然較之身體殘障,心理障礙更是他們的噩夢,因為艾滋會拖垮一個人的身體,歧視會奪走所有人的後路。
影片塑造了一個完美的Andy,工作上他受同事敬仰傾佩,還有老闆委以重任;生活裡他有家人關愛理解,還有戀人不離不棄,一定是他足夠優秀,散發出足夠的愛,才會吸引到這麼善意萦繞在其周圍,不絕于耳的贊美和常伫身側的機遇讓他愈加意氣風發。我們心裡都在想着災難會何時以何種方式出現,隻是沒想到僅用幾個簡單的轉場和一兩句标注時間流逝的字幕便轟然降臨,被曾經喜愛他的老闆下圈套踢出局,找辯護律師屢屢碰壁,連在圖書館閱讀也慘遭異目凝視,病前病後的世界與從前不同,唯有親人的信任與自己的堅定不變。
“在這個法庭裡,正義是無偏見的,無關種族、教義、膚色、宗教和性取向。”
“但是,法官大人,我們不是住在法庭裡的。”
Andy明明是個虛弱的受害者,表現卻勇敢得像個戰士,重申自己對法律事業的熱情,拒絕博取同情,義正嚴辭地點破偏見,證明無論是同性戀者,還是艾滋病人,都有能力完成任何職責之内的任務,值得愛與尊重。
人人生而平等,是絕對且無前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