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照進心房,讓電影照進我們的生活。從這個角度看,相對容易理解影片的語境。

賈樟柯導演飾演陽光俱樂部的蔡博士,并且如此戲多,可算是有這個說法了。電影、電影節之于創作者,宛如陽光和俱樂部。唉呀,好煩呐。遙想當年,魏書鈞自己說的,得知入圍戛納之後他們幾個去定制西服…

植入本片來看,有沒有必要這樣自嘲呢…體質不同,跟外人溫感不同。一樣是無力看待生活的變故,有了陽光,看上去樂觀了,我的影視人、圈内人。你們幻想着塔克拉瑪幹,周遭的壓力是審查,是報備,為了組織啊我的科長在那邊對接政府。

官營的攝制組為了家風為了幸福,拍來拍去,不能讓人開心讓人快樂。還得是我,讀到母親本體的失落。電影留不住給我買西裝的觀衆,即使我看到觀衆的憂傷的本質。



真實生活的怪誕不可能是一種殊途同歸,這個樸素的情感和人物就不好好拍。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原原本本的故事,就顯得既體會不到生活,又設計不好情節。那個樸素世界的邏輯與理性的本質,不是這個無能的力度去諷刺所能戳破的。置生活的溫度于不顧。完全自我正是現實世界的天敵。

我始終認為,魏書鈞導演對内容有十足的掌控力,堅持把握着一種少有的“荒誕且真實”:荒誕不經的感受,莫名其妙的信仰。在相對虛構(架空)的影像世界,對這種“莫名其妙”嘗試解構,展示出自我的理解,無名狂躁的樣貌。

這部片中都轉化成為沒來由的相信,不加解釋的愛。比較現實的環境的這個題材,全然沒有生活的細節、節奏,太過自信的表達力介入,反倒顯示出:輕松的調侃式消解,在真正真實的生活倒影下,根本無力。

小鈞,就别再拍了,别再拍這元電影了

成長不意味着兼容,也不是可以一溜小跑,就轉型為一個抱着雞的陽光客,自得其樂。是的你都知道,你dontworry behappy就好。

沒想到的是,梁植演戲,他演得還行。當然這裡演得最棒的演員是陸小芬,不是黃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