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是一個好的演員嗎?

我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我理解一些朋友認為黃磊演什麼都是在演自己,但是,難道綜藝裡的黃磊就真的是他自己嗎?

在我看來,不過是虛虛實實真真假假。

《向往的生活》裡的黃磊的确有着他本人的一些很顯眼的标簽,一個會做飯、愛說教、愛耍小聰明的中年男人。

并且,黃磊近些年的主要角色:方圓、陳卓和這部劇裡的張衛國都有着他在綜藝上展現出來的“特質”。

但,這些标簽真的是他嗎?我認為不是。相反,我覺得這是他想讓觀衆記住的标簽。

...

至少我不認為他在自己的生活中,真的是他劇裡或是綜藝裡呈現出來的“完美中年男人”人設。

所以,我認為黃磊是一個非常好的演員,因為他成功的讓所有觀衆相信了,他在鏡頭前呈現出來的人物,無論是方圓、陳卓、張衛國;還是綜藝裡的老狐狸黃磊,都是真實的“黃磊”。

所以,黃磊把一個個貧嘴、随和、中年發福的男人形象活靈活現的搬到熒幕上,不恰恰證明了他的演技過硬,以至于觀衆帶入了劇情。

...

所以,在這部劇裡,張衛的特質被黃磊很好的把握了。

張衛國的特質是什麼?是他老實憨厚、小富即安、對生活有點小惦記,但卻人到中年力不從心的頹廢中年男人形象。一輩子窩窩囊囊的,沒什麼算計,沒什麼城府,甚至還被努力上進的兒子瞧不起。

你可以說張衛國慫,可以說他傻,甚至有一點蠢。這不就是這部劇主創希望觀衆記住的人物形象嗎?

他如果沒有這些性格特點,他也不會把自己的生活過成現在的這個樣子。

所以在最後當一切真相大白的時候,黃磊演繹下的張衛國,在“斷交”那場戲裡,眼噙熱淚,悲痛憤懑,但又決絕的處理,我認為是整部劇的高光時刻。

...

張衛國的性格就注定了這個角色的悲劇底色。

而另一邊的林宏年恰恰就是張衛國的反面。林宏年精于算計、八面玲珑、如屢薄冰,都和張衛國在人物設定上,以鏡面的方式打造。

換句話說,林宏年就是張衛國的反義詞。

但是林宏年的生活幸福嗎?不幸福!

這便抛出了這個劇一直希望和觀衆探讨的問題:“人應該如何去探索自己的幸福?”

答案在最後一集揭曉:幸福就是“随遇而安”,在生活的五味雜陳中,努力去尋找美好,釋然各種不如意。

...

所以,在張衛國的夏天裡,随處可見的就是強烈的對比所帶來的戲劇沖突。“控制vs自由”、“憨厚vs精明”、“頹廢vs風光”等等……

在這樣強烈的戲劇沖突下,有特色的人物群像就誕生了。

林宏年的世俗、追名逐利,自私被劉奕君诠釋的淋漓盡緻。而且劉奕君對這個角色的駕輕就熟是任何影評的文字表達不出來的。

海清的顧佳怡雖然還是咋咋唬唬,但也代表了一批兒時在家長“暴力壓迫”下長大的成年人,那被壓在心底的“叛逆心”。

至于被罵得最多的兩個孩子,我也不覺得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李林謙的顧林,作為顧佳怡從兄弟姐妹那裡“過繼”來的孤兒,天生就會有一種缺乏安全感的感覺。很多人認為顧林是一個林宏年養不熟的白眼狼,我不認同這個觀點。換位思考的話,“媽媽”顧佳怡是全心全意支持她追夢的人,“爸爸”林宏年不過是一個夾在“媽媽”和“強勢姥姥”之間的“牆頭草”。所以,很自然的,顧林和媽媽就會走得近。

更何況,随着劇情發展,觀衆發現林宏年的“投機”屬性愈發明顯。在這種情況下,缺乏安全感的顧林,當然更不可能和無法給她安全感的爸爸“如膠似漆”。

...

至于江鵬的張安安,所謂的那些“渾小子”特質,不過是來源于他對于父親長期積壓的“瞧不起”、“不求上進”和“對媽媽去世的誤解”……

站在張安安的角度,爸爸不求上進,整天樂樂呵呵,對于媽媽的離世,也沒什麼情緒波動,反而依舊大大咧咧沒心沒肺的繼續過日子。而自己是一個有主見,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清大學霸”,如果換作是你,你真的不會對這樣“玩世不恭”的父親有一絲的偏見和誤解?

就像我們常說的,原生家庭的不幸如何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對于張安安來說同樣如此。同住一個屋檐下的父與子,也會有很多不可明說的秘密。

這些秘密,都是出于愛的原因,避免争吵和矛盾繼續破壞父子關系的“解藥”,這樣的處理辦法或許不是正确的,但是是合理的。

...

所以,在我看來,《張衛國的夏天》是一部很好的短劇。12集的體量短小精悍,劇情線簡潔明了,沒有那麼多的支線去稀釋主線的劇情連貫性。

一間小院兒匡住的是張衛國的喜怒哀樂,也是以張衛國為代表的中年生活的世态炎涼。

在荒誕喜劇外衣下的中年危機,是一個值得觀衆思考人生哲理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