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部好的劇或電影,是這樣的一種内心被填滿的感覺,你讓我一下子說些什麼千頭萬緒的說不出來,所以隻能打開影評,一點一點的碼下來,才可以讓内心的東西釋放,等待下一次被填滿。
終于,收官之集《重慶篇》,沒想好标題之前,請允許我用地名來命名這集,或許之後提及或想起這個地方,便能讓我回憶起這集最後在廣場上留下的歡歌與笑語,是happy ending,也許不是這位母親與他的孩子,時空人物交錯中,有當下的互相注視與欣賞,有未來的無限延伸與往往複複的羁絆。
你為什麼而離開家——孩子們的夢想與現實
故事裡的文傑是一位一心想把舞蹈作為事業,和母親産生沖突而離開家裡的小孩,他說當時四室的房子裡有八個這樣的小孩,住在上下鋪,為了學習舞蹈離開家。當下的他,除了舞者也是一位街舞老師,在鏡頭裡看到他專注專業的教孩子們帥氣的地闆動作。在我看來,他已經是在權衡了夢想與現實之後,付出了不盡汗水與努力找到了屬于他的一份小小事業。
當伯遠作為故事探訪人和他一起回到老家,在廣場上等到和阿姨見面,寒暄過後談到兒子的夢想和努力,他探頭聽媽媽和伯遠對話的那個場景太觸動了。明明是這麼在意母親評價的一個的孩子,卻再一次聽到“不認同”三個字,是多麼的痛心啊。鏡頭裡伯遠沒有去反駁或者再去解釋,了解過他的人會知道,這句話也像是刀一樣紮在他的心上,精準的,不偏移絲毫。此時是有一點窒息的,三個人明明呼吸同一片空氣,卻無法交換心境;這句話也精準的紮在不被父母認同的每一個孩子心上,感謝這個停滞的鏡頭,你的我的他的她的,都可以陷在自己的萬千情緒裡。
文傑,我不知道怎麼傳達給你,希望你也能有強心髒,希望你也能像伯遠一樣熱血夢想永不消亡,希望你也能知道那些明面上的反對确實是母親内心的愛和不安,化解或者放置,都是一種解法。
家——父母的守護與寄托
鏡頭轉到文傑在老家的房子,一個不錯的小區,卻是毛胚的狀态,十年了。本來我們都可以視而不見的,看過預告其實節目到這兒也就是安排文傑和伯遠做一頓給媽媽的飯,達成一個小小的和解;可是伯遠認真的一字一句的對文傑說出這個房子的狀态别說媽媽令他都很難受,堅定又小心翼翼的告訴他,有空或者條件再好一些的時候,一定要給這個家簡單裝修一下。
而在敏濤老師探訪的廣場舞姐姐之一萍姐,住在交通便利的高檔别墅裡,曾經下廚手藝了得而因孩子離開家而變得生疏。她常常就在這個華麗沙發上放點音樂就睡着了,微信給自己取名“獨角戲”。
也許對于母親來說,孩子不在家,家也不再是家了。孩子們總是為了夢想、為了工作沖沖沖,也請看看,被你們落在身後的父母,察覺一些需要與被需要。
廣場——看看我的舞台
看了有些評論,說廣場舞似乎和片子在讨論的兩代人關系并不太搭邊,伯遠探訪的文傑一條線和敏濤老師探訪的廣場舞小姐妹一條線是平行而不相交。沒錯,文傑的媽媽并不跳廣場舞,廣場舞小姐妹的孩子并沒有從事舞者的行業。但是我想,廣場舞隻是這天下萬千媽媽的一個的小小标簽,就像喜歡集體出遊拍照一樣,而舞者隻是這天下萬千孩子的一個平凡工作,就像現在大多父母親都無法準确描述孩子具體在做些什麼一樣,更無法照拂。隻是,當音樂響起,兩代人在同一片廣場是起舞的時候,此刻互相的關注與欣賞,鼓掌與歡呼,像伯遠說的希望媽媽們知道,當孩子不在身邊的時候,他們也有自己的舞台。同時,并不被父母看好的舞者得到了其他媽媽的歡呼,恍惚間是不是也能得到一絲慰藉。
在交錯的人物和時空裡,親情是相通的,就像節目給了我們一個Happy Ending,親情的内核是來自底層的愛與歡愉。但生活、家庭、夢想與工作的矛盾沖突并不會結束,當下的和解與放下,無論是暢快淋漓的一段舞、和兄弟的一次火鍋,還是一場和姐妹的廣場舞、兒子做的一餐飯,都是人生的解法、角落裡的溫情。
感謝這一段奇遇,收官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