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心情複雜。畢竟我一直住城裡,确實也不太清楚農村是什麼情況,确實有可能如此凋敝。
男主感覺長得挺像我表弟,就是和爸爸說朝語的時候讓我有點疑惑,個人印象中延邊口音偏重,像開頭老年人的那種語調,但他們倒是更像首爾口音,偏柔和,比較像遼甯朝鮮族口音。而且爸爸說的有點拉。也許爸爸是務韓回國人員,可是如果男主一直上朝鮮族學校,且爸爸不太希望兒子去韓國的話,男主說首爾口音的朝語就很怪。看了一眼合作單位,估計是在延吉圖們拍的。
上大學之前從未覺得我們那兒有什麼特别之處,走出去之後才發現可能确實有些離奇魔幻之處的,比如一直以為一個班離婚+分居率有50%以上是正常情況。
站在旁觀者視角觀察延邊給了我一定程度的陌生感,或許我也沒有多了解生我養我的家鄉。正如之前在本科畢業論文中經常提及的,也許身處異鄉才有一個契機去反思和重新審視自身定位。
可我确實也很讨厭一提到邊陲小鎮就表現落魄凋敝而遊離的氛圍,總覺得有些刻闆,切口太窄,而本片除了堆疊了一些朝鮮族元素,似乎也未能高出其他小鎮題材(人口外流 逃離等)主題。
此時又想起《頤和園》女主設定就是圖們人,上大學之前的鏡頭中就有朝鮮族學生以及錄音機播放的朝語廣播,卻看不出來這種設定對整部影片有什麼影響,個人認為有點算敗筆,也覺得隻作為一個元素出現有點可惜。可能也是基于自己的身份才一直對這種設定耿耿于懷。
15分鐘也許沒法容納太多東西,希望相關題材以後能拍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