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国内有一部真正的女主电影就这么难呢?不是曲解原意就是讲女主的成功有男人的很多功劳(我本是高山),有被无语到,不知道什么三流编剧写的剧本,我先是看了臧健和的纪录片后面看到要拍成电影开始期待了,结果人家原主的坚韧、独立在哪呢?动不动就哭泣,不知道还以为来到苦情剧,一路上遇到很多人帮助,不是说必须没人帮助,而是过于着墨在此,体现不出女主的“靠自己”与“智慧”在哪里,我很佩服的是臧健和女士的眼界,可剧情里面体现的很少,还有人家是坚持不领取“低保”决定靠自己不靠政府,怎么到这就成了不领取工伤赔偿了,还一脸骄傲的说人要有志气😤excuse me?这是你应得的啊,我想正常人都理解不了这个做法的吧,还有电影里女主选择待在香港的原因不明确,纪录片里是自己带着俩孩子去泰国找失去音讯已久的丈夫,结果丈夫另娶他人生了儿子要她当小妾她不愿意,回乡路费不够了,迫不得已才留在香港的,还有纪录片里显示臧姑娘和她的两个女儿关系很好,她很爱她的女儿们,可电影里我看到的是一个情绪不稳定,动不动就把自己的压力委屈转化为朝孩子吼叫的人,想到“无能狂怒”这个词语了,如果性别转换一下又是一个让人看不起的被骂惨的人了。剧情感觉还有些像“闫学晶老师升级香港版”,“乡土玛丽苏”的剧情女主很苦但是她会遇到一个个爱她欣赏她的男人们,有他们的帮助她会过的很好的,特别是那个收保护费的黑社会大哥因为女主在他面前挥舞菜刀想起了他的妈妈所以不仅不为难女主还照顾她的生意,觉得有些魔幻特别像上述提到的“乡土玛丽苏”文学,还有记得纪录片里臧姑娘说她几乎跑遍全香港试吃相关小吃,改进她的饺子皮,怎么到电影里就是只去了一家店,还直接问人家的云吞皮的秘诀,还说自己只做饺子不会与对方竞争,一个敢听一一个敢信,水饺与云吞本就都是饱腹食物,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店主夫妇竟然直接告诉了好吃的秘诀,感觉本电影里塑造了很多善良高光的香港人形象,感觉有些美化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