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場戲地點:(第七個)忌辰所在的麻布某寺院内時間:1959年夏末秋初人物:三輪的遺孀秋子(45歲)、绫子(24歲)、田口秀山(54歲)、平山精一郎(53歲)、三輪的哥哥周吉(59歲)、間宮宗一(54歲)和來參加忌辰的原公司職員及僧侶等Above all本片的核心還是在講“輪回”本場戲的實體影思: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形式影思: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終究是通過飲食。肥内老師按:小津後期的每一場戲裡面通常談到了2~3個事兒。本場戲:生者之間的溝通及交集;生者和往生者的聯系。每場戲我不會拉每一個鏡頭,重點主要在連接的空鏡上及重點取景的機位變化上。
... 沃爾夫林說過:“典型的巴洛克最忌出現穩定的中軸;并且總要讓純粹的對稱消散掉,或透過種種幹擾使之隐而不見。”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關注我秋刀魚之味的拉片拉片頭,這裡不累述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622154/
... 第1個鏡頭,大仰角,前景用了部分樹葉掉落的數值做遮擋,再次證明了是秋天了,這時候對準的是150米處的瞭望台。仰角對于小津電影裡面非常少見,由于沒有出人聲,還在空鏡部分所以片頭的背景音樂還在這裡和劇本的區别在于,劇本寫到望見東京塔以及附近的公寓樓,家家戶戶的窗邊晾曬的衣物。而這裡是直接給了兩個空鏡,為何?人已在塔内觀光,用作交代地點作用空鏡大可不必對準人。
... 第2個鏡頭微仰角再拍東京塔,這裡看樹葉還算茂密,塔周的燈光沒有開,照明時間為日落到午夜。燈光顔色随季節變化,夏季為白色,春、秋、冬季為橙色。
... 第3個鏡頭就不是空鏡了,選擇的是一對奶孫了,人物都不是亂選的,這裡象征着生生不息,輪回不止。背景音樂淡去,出現了密集的蟬音,從人物的穿着來看我們确認了是夏末時節
... 第四個鏡頭仍然是空鏡,這是之後忌辰做法事所在的大殿,依然突出了小津所鐘愛的紅色實木桌,上面的大鼎和兩邊的柱子給人踏實的感覺,這裡就形成了和式建築特有的多重框中框
... 最後大家談話完畢後,用這樣的四重畫框及一聲大殿裡面的敲鐘聲連接,直接跳入了下一個大殿的環境小津電影還摒棄了淡入/淡出、溶接、疊化等轉場方式,這次用的是聲音轉場。
... 再次用地闆鏡從另外一方向上反打衆人談話的四重框的房間,交代高中好友間宮姗姗來遲,大殿處的誦經聲還在繼續
...
... 用三個之前用過取景的空鏡作為轉場,繼續省略到其中的時間和情節,前兩個是按照分鏡頭順序回去的,第三個是新出現的取景鏡頭,那麼這裡出現的紅色滅火器,是為何呢?它到底要滅掉誰的火呢?(當然木質和式建築内放滅火器從消防上來看非常合理及重要)我們下一第二場戲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