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有笑有淚的現實主義溫情電影。張譯飾演的石振邦是個粗線條的東北中年男人,他在表演中融入了很多個人經曆,包括他的父母幫兒時的他抄英語書、父母模仿子女的名字等等生活細節,另外,張譯很會處理“鐵漢柔情”,例如在慢半拍意識到曼麗跳樓之後,他迷茫地爬上窗台,很笨拙地弓起腰往下探的動作讓人揪心。有時候我甚至難以區分銀幕上的他到底是角色還是他本人。以這種幾乎不着痕迹的表演來看,也許《無價之寶》是最貼近他本人的電影。

回到角色本身。石振邦和他的名字一樣,他希望自己充滿男性氣概,又剛又帥,但他的現實生活過的很窩囊:和前妻因為懷不上孩子而被迫離婚、因為工作走神而被機器炫掉一根手指頭、為放貸生意奔波追債。但編劇突然來了一個轉折,天降女兒,粗糙與柔軟直接碰撞,讓這個糙漢必須面對一個終身大事,為了她,他必須付出細膩情感。

在這種非典型的家庭關系中,血緣非但沒有造成隔閡,還令這段父女情誼有了超越現實的純粹,令人羨慕。因為女兒的突然到來,石振邦突然感覺自己活了,得到柔軟情感的滋養他發現自己突然能救贖一個人,可以成為英雄,這是他的美夢,是他長此以往在内心迷失的東西,因此,他不計代價地撫養女兒芊芊,送她去北京,供她考夢想中的北京舞蹈學院。

自此,芊芊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這一部分也成為他自造的軟肋。

故事沒有停在這個時空,到影片後半段,軟肋完成了一次翻轉——導演花費大篇幅講述芊芊長大以後的故事,故事橫跨了12年。當芊芊靠着老父親的不斷支持,從一個學舞蹈的大學生到成為一夜爆紅的女明星時,她突然得到了可以推走這個養父的機會,确切的說,因為以清純小白花形象示衆,她身不由己地,必須做出割舍,可這樣的處境,讓她感到痛苦不易,因為此時,父親又成為了她的軟肋。

我們都常看到這樣的新聞,身為親生的父母将兒女逼死,或者身為親生的兒女棄父母????不顧。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構建了一個無血緣家庭讓無數觀衆落淚,《無價之寶》也提出了同樣異曲同工的問題:難道隻有有血緣關系的家庭才有羁絆嗎?難道心隻會為老天欽定的家人而痛?

但電影給了我們答案,親人是可以選擇的,軟肋,也是不知不覺便在親人彼此的心中存在的。

導演張大鵬是一名廣告導演,憑借《啥是佩奇》曾經爆紅網絡,也因此,他擅長很生活化的情節裡加入有浪漫色彩的畫面。比如石振邦突然沿着積水的街道大跳《雨中曲》,結果淋成落湯雞,還一個勁傻樂;還有一個巨大的紅色氣球橫空出現,像童話故事一樣,石振邦抓着它,腳跟離了地,他因為芊芊而燦爛的心情,化作這個紅色氣球讓他暫時離開現實,進入異想世界。

在影院中流下眼淚的每個人,一也許是想起自己父親的年輕觀衆,也許是想起子女的為父為母,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軟肋。電影在黑暗中引起情感共振的能力真的很強大,在結尾的那一刻,大家不單單為了悲情所哭,還因為暫時地在漆黑的電影院裡宣洩了自己對父母的執念,那些在生活中呈英雄的父親母親,他們絕不輕易表達愛意,但會在轉角的某一刻回頭看你有沒有跟上他們的腳步。

這部電影戳中他們的軟肋,也戳中了我的軟肋,電影散場,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也想起了自己那個總是“讨人厭”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