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完了《蓮花樓》,沒想到在後金庸時期,武俠式微的年代,能出現這麼一部爆款武俠探案劇,實屬難得,上一次看的現象級的古偶劇還是《琅琊榜》,梅長蘇化身傑克蘇,算無遺策智商碾壓一切反派,即是正劇,也是爽劇。不過中國出好劇的頻率實在是太低了,希望以後的國産劇都能按照這個水準制作,才能對得起觀衆。

《蓮花樓》劇情連貫,灌水的部分少,沒什麼可以快進跳過的地方,每個案子都環環相扣,要相信好的故事情節永遠可以打動觀衆,一部好劇不是靠大牌明星多就能疊Buff的,望周知,這是其一;人物塑造鮮明,李蓮花從高處跌落,換了一種生活方式,成為了一個沉穩有趣的老狐狸,笛飛聲傾心武學,沉默寡言,也不似一代枭雄,失憶後更是成為搞笑擔當,方小寶至善至純,為朋友兩肋插刀,從小白一路成長,最後也成就了自己的英雄之旅,三人成行,行走江湖有趣有險,令人莞爾也沉醉,其餘配角也有自己的故事和人格特點,沒有淪為工具人,這是其二;不靠武力、财富、權勢和階級去壓倒對方,而是靠智慧和情義去書寫正确的價值觀,主角們可以放下執念,但在大是大非前也要血債血償,可以風光霁月也有愛恨鮮明,這是其三。

...

但如果這隻是一部單純的古偶劇,還是簡單地去講述江湖兒女情仇,倒也也不會引起這麼大的反響,畢竟這類型的故事已被金古溫梁寫盡。但此劇不僅講了少年探案與江湖熱血,更主要的是描述了朋友情義和自我釋懷,殺雞就要用牛刀,俠骨柔腸,劍膽琴心皆落于一點,可以看出劇組拍攝之時,的确是從心髓入微處用力,借古偶探案之名,講述的卻是自我曆練的脫胎換骨,自然笃實光輝。

此劇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主角李相夷的個人經曆。他本是天下第一,恃才傲物,輕狂意氣江湖行,潇灑仗劍三千裡,功名劍下取,佳人側身伴。可在比武時卻身中劇毒,時日無多,知道自己五感可能盡失後,他卻放下了心中的執念,當起了一個懸壺濟世的江湖郎中,給自己取名李蓮花。

惟有王城最堪隐,萬人如海一身藏,他終于蹲下身來,去看看普通人是如何生活的,掌門令牌也不過碎銀幾兩,少師吻頸也無法切菜做飯,他自己終于也融入塵世的煙火氣。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少年江湖已成過去,大隐隐于市不過如此。

...

他再次被迫回來時,原諒了要嫁人的未婚妻,原諒了背叛過他的朋友,原諒了曾經生死相搏的對手,也絲毫不在意江湖中人對他的惡意诽謗和中傷,因為他知道李相夷已經死了,以前種種都不重要了,探案燒菜享受不入江湖的生活才是他的最愛。

原來人真的可以在某個瞬間,一把火燒幹心中所有的執念,一切就都這樣吧。

這也讓我想起了《琅琊榜》中的梅長蘇,他又何嘗不是從地獄中歸來。遭受冤屈,與自己一同出生入死的戰士們一一戰死,同樣也是身中奇毒,音容樣貌不在,壽命受損,失去了一切,從高處跌落的太急太快,然後要一步步從地獄中爬出來,這是何等艱辛和痛苦。《琅琊榜》這部劇雖然在權謀處表現的幼稚, 梅長蘇一身挂,但其想表達的價值觀卻是簡單且清晰的,輔佐明君上台,保國家海晏河清,雖然厚黑,權術,狡詐和奸佞也許可以勝一時,但最後依然敗于正義與情義。

他們兩個都站在最高處,但他們跌落了,心理未嘗沒有遺憾。

李相夷的遺憾是什麼?是少師劍斷,是五感盡失;身死名滅人難回,意氣劍仙終低眉。

梅長蘇的遺憾是什麼?是赤焰軍滅,是天不予壽;可憐河邊無定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其實這世道其實一直沒有變,就如同《琅琊榜》書中最後一段說的 “不,不是起風了,而是在這宮牆之内風從來就沒停過。”

李蓮花無論生死,江湖還是紛争依舊;梅長蘇血債血償,朝堂依然明争暗鬥。

可是他們從地獄歸來時,抛棄了自己原有的身份後,百轉千回之際,卻依然沒忘情義兩字。

于私,李相夷那一句“一念心清淨,蓮花處處開”,說的是好好生活,放下執念,成全自己;于公,梅長蘇那一句“天下,終歸是天下人的天下”這句台詞就是古代版的馬列主義。

很多執念可以放下,很多錯誤可以被原諒。但在大是大非前卻也不能糊塗,李相夷和梅長蘇更招人喜歡的原因也在于沒有泛濫的”聖母心“,這也是為什麼李相夷身負重傷要力斬單孤刀,梅長蘇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讓昏君認錯。從地獄歸來的他們,重塑了自己,但作惡的人不該也不能被放過。

由逆境中崛起,從地獄裡歸來;為何要放下執念,我想起了尼采說過,“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可能為的就是成全自己,讓自己不被過去所拖累。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當李蓮花泛舟之時,是不是也會感歎到“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那些名利都不重要了。

最後看到從神到人的他站在海邊時,我突然明白了“輕舟已過萬重山”這句詩的含義,再回首,那些曾經認為再也走不出去的淤泥,如今看也隻是風輕雲淡罷了。

...

圖片來自網絡,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