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th PYIFF#
安靜是一種權利,同時也是一種可怕,卻具有安全感的事情。
整部影片很壓抑,節奏拖的很慢。前半段一度認為是台灣版《海邊的曼徹斯特》。
從人物塑造談起,金士傑的人物通過幾乎窒息的掌控欲,獨攬了家中“安靜”的權利。林依晨的人物則是更多習慣性将“安靜”作為了自我保護的底色,将自己鎖在房間。安靜總在争執中被打破,好像暴風雨前的甯靜。影片中也是一樣,安靜獨處的房間屢次迎來矛盾爆發,女主不願憶起的傷疤被豐富揭開,可笑的是,直到最後房間才迎來了真正意義上永遠的深度安靜。張孝全的人物作為本片的線,也正如導演所回答的創作動機一樣,他是一個标準意義下的好好先生,卻又搞不清頭腦有時有些過度熱情的角色,整部片都在尋求一個為什麼,屢次由他來充當打破父女間安靜的角色。
多組鏡頭的靈活轉換和鏡頭語言的運用是本片最令人驚喜的一點,足以可見導演拍紀錄片的功底和匠心獨具。(第二個小姐姐問的太完美了!完美問出了我想問的)手持鏡頭拍攝所獨具的呼吸感,渲染出家庭中這種微妙的氛圍就像呼吸般無孔不入,卻又永遠無法琢磨。傾斜鏡頭的出現更是讓人大為稱贊。第一次是男主上嶽父嶽母家吃飯,父親提到hello kitty時,通過鏡頭的傾斜傳達出那種令人反感的爹味和幾乎溢出屏幕的掌控欲。第二次高潮部分飯桌旁的傾斜鏡頭意味着得知真相後的男主心中已然翻江倒海。傾倒的一端象征着權利置換,整個畫面充斥着雄性之間博弈的張力。
關于本片的聲音處理方面。音效非常頂級,與劇情銜接很到位。導演說想法是隻留下具有符号意義和叙事意義的聲音,其餘保持盡可能安靜。并且會在每一段音頻在創作前都會寫幾乎一篇散文,讓音樂創作者能夠代入其中,更為沉浸。多處處理起到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效果,這一點很大程度上成就了本片的人物塑造。
最後,正如開頭所說,安靜是一種權利,請允許每個人擁有屬于自己的deep quiet room。祝大爆!
請允許每個人擁有屬于自己的deep quiet room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