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戰場

軍人出身的爸爸陪我看了十幾集之後忽然問我,這部片在講什麼,到底想表達什麼,他說他看不出來。我笑他,女人的故事,和平年代的女人看得懂,和平年代的軍人反倒看不懂了。

也許不管是哪個年代,他們從沒懂過。男人的戰場或者硝煙彌漫,或者鮮血淋漓,他們的痛和傷顯而易見,而女人的傷在皮肉之下,午夜夢回,座機響起害怕接到噩耗而躊躇時,抱住做噩夢喊隊友名字的丈夫時,甚至連那個讓自己擔驚受怕的人都沒了時,才開始發作。

...

在看這部劇之前,我剛剛手術結束,20歲得癌症,我和朋友說這b人生也算什麼都體驗過了,朋友說我潇灑。看這部劇的時候,偶爾會想起媽媽術前風險告知還沒聽完就紅了眼睛的樣子,進手術室的我像那些飛行員一樣不負責任地潇灑,把真正的戰場留給了媽媽。

這部劇展現的就是女人面對的戰場。

2.視角

劇裡常常出現旁白,講述者主要是墨婷,少數時候是芊儀。這部劇難能可得的地方,就是視角。熒幕不乏泛濫的諜戰片抗戰片,我們見多了給戰鬥英雄們歌功頌德的片子,卻鮮有見到從女孩的視角、女人的視角講述的故事。也許這也是整天看諜戰片的爸爸會看不懂這部劇在講什麼的原因之一,這不是他熟悉的表達公式。

...
...

還有一個非我們所慣常見到的視角,就是國民黨軍的視角。國共内戰這段曆史我們很熟悉,但常讀勝利者的史書,而這部劇從失敗者的視角講述。劇裡戰鬥的場面并不多,就像《素媛》一樣,真正的苦難在背後、在之後。無論是什麼黨派,隻要有人類最基本的樸素的情感,都不可能在這樣的苦難面前有勝利者的喜悅。戰争面前,我們都是失敗者。

在這些視角下,我們看到和平主義。

3.鄉愁

劇裡有一句出現了很多次的話,“日子過了就好了”,一開始是希望,芊儀用這句話安慰自己和别人;後來變成了煎熬,因為抗日戰争結束,國共内戰又開始了,“日子沒有過去,隻是重來了”。在這些日子裡,女學生們變成了眷村的小太太,自由青春的年華消逝;人民英雄變成了人民戰犯,勳章沒能抵過背負的人命。

劇裡一開始,女學生朱青讀“513”,讀的是“五一三”,不會像軍人一樣讀成“五幺三”,後來的空軍遺眷朱青在台灣坐牢,念自己的犯員編号015,讀的卻是“洞幺五”。還有從千金小姐變成小太太又變成師娘的芊儀,結了兩次婚的小周,有兩個爸爸的墨婷。還有從威風的十一大隊隊長變成殘廢的偉成,辜負小護士的小邵,十一大隊最後一個飛行員小顧。每個人都像颠簸的船隻,從意氣風發到漂泊迷航,離開青春的故鄉,找不到回去的座标。

青春作伴好還鄉,他們和故鄉之間隔着的,不止一個台灣海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