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開頭的一幕我翻來覆去看了多遍才看明白,不知道有沒有同樣經曆的觀衆……不是說拍的不好,是拍的太好了,兩人的“契合”從此處開始貫穿全篇。

...

看完整部影片,可能部分觀衆并沒有看明白如此契合的麥和娟為什麼還會分手,下面我就來幫大家理順影片中的一些細節,解釋麥和娟分手的最重要原因。

其實影片本身傳達的内容很清晰,已經把他們之間分手的大部分原因排除了。他們有相似的愛好,或者說閱讀品味和鑒賞能力,

...

他們互相欣賞,

...

互相鼓勵,

...

生活中遇到一些沖突也能互相體諒、尊重、和解,同時也沒有家庭矛盾。

...

看似無懈可擊,但随着時間的推移,娟逐漸發現了麥和她深層次不同:他們之間的底層價值觀或者說底層思維模式是天差地别的。

娟的思維其實是更偏向于以價值理性為導向的,表現于她熱愛精神生活的一面和對功利的厭惡。比如:娟的父母要來家裡看他們時娟提醒麥要小心他們的說辭;

...

工作穩定之後仍然會花時間去娛樂、閱讀和思考;

...

關心他們之前常去的面包店;

...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

而麥的思維則更偏向于以工具理性為導向,表現于他後期認為自己就是應該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賺錢,去讓這個家過上“更好”的物質生活,所以一切不能通過利用來達到自己物質目的東西他都抛棄了。比如:娟的母親談到泡澡,他表現出的是一種内心的贊同,而不是在敷衍她說确實;

...

工作穩定後,他的生活除了工作就是在工作;

...

不關心他們之前常去的面包店,告訴娟一種高效的做法;

...

工作很累,他覺得就應該如此,不能小看生活。

...

當然,我上面提到的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并不是說我們應該崇尚哪個,這兩種理性與生活在社會的運轉中發揮着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沒有誰對誰錯,也沒有誰好誰壞;沒有誰輕誰重,也沒有誰優誰劣。

縱觀全片,娟的底層價值觀是沒有動搖的,不論是戀愛前還是戀愛後,工作前還是工作後。而麥的底層價值觀看似是因為他工作後被社會一張無形的布所改變了,但我認為并不是。麥在工作之前是以畫畫和父親資助的五萬日元生活費生活的,可以說此時的畫畫就是一種精神生活,而麥此時的精神生活就是在工作賺錢養活兩個人,所以說此時的麥隻是沒有讓娟看到他深層次的一面而已。

...

随着麥找到正式工作之後,兩人關系的轉折點來了,一次對話中麥對娟說“我和你的生活習慣不合”,娟的詫異非常明顯。這裡的“生活習慣”我認為指的不是行為習慣,而就是物質與精神。

...

可以說現實的工作确實改變了麥的外在表現,麥由之前表現的崇尚精神生活變成了崇尚物質生活,但我認為麥的底層價值觀一直都是這樣的,隻是現實的工作讓娟看到了麥此前表現不明顯的底層價值觀而已,所以我個人更偏向于認為是現實加速了結果,而不是現實改變了結果。

...

可能有人要說了,工作本來就很辛苦,賺錢哪有那麼容易?是的,工作很辛苦,賺錢很不容易,娟在冰淇淋店打工和牙科醫院的工作一樣不輕松,但影片中絲毫沒有體現她的物質。娟不物質的一面這個細節可以證明,在男主稿費減少,麥的父親宣布不資助他五萬日元生活費後,他們将咖啡換成了便利店的咖啡,娟沒有任何怨言;

...

還有同事說她每次都不參加集體活動,說明她認為參加那種社交活動是在浪費時間。

...

可能還有人要說當今社會男女分工不同,男性還是要在職場上承擔更多責任,付出更多努力才行。說的沒錯,但我想說隻要你是更偏向于娟的底層價值觀和底層思維模式的人,一定是能抽出時間來的。

影片後期兩人分手後還在那間房子裡共同生活了三個月,那段時間他們一起吃飯、一起看電影、一起喝珍珠奶茶,過的很開心,就像剛戀愛時一樣,難道麥那段時間就不需要工作嗎?顯然并不是。所以歸根結底,麥和娟底層價值觀的巨大差異才是他們分手的最重要原因,是他們之間深層次的矛盾。

那麼,他們之間的底層價值觀為什麼會有這麼大差異?我分析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家庭環境差異,雖然影片中沒有展示麥的家庭環境,但從他父親的言語中是能感覺到的,娟的家庭環境與麥的家庭環境是多維度的巨大差異,而一個人底層價值觀的生成受遺傳、幼少時期家庭環境、受到的教育、當地人文環境、社會環境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影響,不是說改變就能改變的。

不過影片的主題我認為更偏向于表達麥進入社會後被日本社會這個大熔爐所改變了,進而改變了麥與娟戀愛結果的意思。體現于麥口中多次提到的“生活”與這兩個情節:

...
“生活就是責任”很可能來自于娟母親的影響

...
情節二:影片中多次提到石頭剪刀布,布能赢石頭

但我覺得按照工具理性為導向,麥如此拼命工作應該不隻是為了基本的生活而已,應該還要有一種欲望的驅動力,影片中基本上沒有體現這一點。不過也有可能是我根本不了解日本社會,當前日本社會中的男性連滿足基本生活需求都需要這麼抛棄一切拼命工作了……如果是這樣的話就全當我上面的分析是過度解讀吧。

此外,影片中還有兩個細節有必要講一下,第一個是娟在分手後問麥出軌的問題,

...

我覺得娟在這裡提到“出軌”一方面是懷疑麥,懷疑的理由有二,一是三個月沒有性生活,

...

二是他因為工作有些晚上沒回家;

...

另一方面可能是尋找一種内心的平衡吧,因為她确實喜歡那個社長朋友,可以說精神上有些許出軌,至于肉體有沒有出軌影片中沒有更多鋪墊,無法判斷,至于這一幕我覺得在臨界點上吧。

...

其實一個人對異性的好感不可避免,在已有穩定伴侶的情況下如何與該異性保持一個合理的距離才是重點。當然,這還很考驗另一半的綜合素質,在這裡不展開談了。

第二個是娟看向麥置物架的一個鏡頭,這個鏡頭我當時看了好多遍都沒看明白有啥信息,

...

直到我把這個鏡頭和置物架前期的鏡頭做對比後,把置物架上那幾本書的書名翻譯出來才明白,

...
置物架前期的鏡頭

這些也都是比較功利的書籍,與片中其它細節相呼應。

...
置物架上後期的圖書

應該也有觀衆當時沒看明白吧,可能還有些信息我沒有發現,歡迎大家評論區讨論。

契合之外,我們更應該關注什麼?一個人也許很容易找到表面上契合的人,但其實越深入就會越發現,兩個人之間相同點和不同點的數量也許是無限趨近于相同的。在雙向奔赴的兩個人中,由于戀愛buff的作用,短時間内一個人會更關注與對方的相同點,将對方的閃光點放大,而不同點和沖突點則會被忽略。當戀愛的buff消失,雙方的不同點和沖突點将重新回到各自視野,此時的兩人才恍然大悟,噢原來對方也沒有那麼完美嘛。

關系走到這一步,如果兩人還能接受與對方的不同點和沖突點,雙方底層價值觀還能互相交融,那還是很有可能走到最後的,當然,這是沒有考慮雙方家庭成員對兩個人的影響的情況。即使不能接受,也許有些人會選擇妥協,但對于娟這種類型的人來說,妥協是不可能的。當然兩人也可以選擇和平分手,互相給對方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就像影片中的麥和娟一樣。

...

所以即使兩個人不能走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隻要能在過程中給彼此留下美好的回憶,這就足夠了。這部影片在我看來,是堪稱戀愛教科書級别的,很感動。

...

影片最後由麥看到谷歌街景地圖上定格的熱戀期的他們為結束,娟手上的鮮花永遠定格在了這裡,即使戀愛的花束早已凋謝,但它曾經無比絢爛的綻放過。

...

最後祝看完這篇影評的觀衆都能找到值得相伴餘生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