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學時,記得有個同學看過這部《阿甘正傳》,并在作文中引用到阿甘的例子,作為勵志故事,印象特别深的是他文中有描述阿甘奔跑的場景,加上老師對他作文的評語很高,認為他思路新穎,讓我很好奇這是個怎樣的故事。

時隔多少年,總算看了這部影片,在看之前,看了一下介紹說這是愛情加劇情片,突然覺得與記憶中的勵志好像有些偏差。

音樂起,一片羽毛随風起舞,一個長條椅上,一個端坐着、看上去很精神的小夥子,随着他娓娓道來的這個漫長的故事,畫面開始切換,聽故事的路人一個接着一個的換,可是不論聽故事的是誰,看故事的人最終都會看到一個“傻子”的全部經曆。

阿甘從小看上去就是個“傻子”,可是他有堅強又愛他的媽媽,還有一個屬于他的女孩。從“run,Gump”開始,好像上帝就給他打開了這扇遲來的門,一跑成為巨星、英雄、外交使者,億萬富翁,甚至在他“失戀”後,毫無意義的奔跑都能成為一種引領,讓人們過度解讀,又有很多内心迷茫的人在後面追随着他,好像他就是燈塔。

入伍時,阿甘說他好像适合當兵,打乒乓球時,他又說他好像非常适合打,看着一個被公認的“傻子”在這樣平淡的說着,又在做着很多人可能都不适合的事情,的确很是諷刺。也許就是他的這股傻勁兒,讓他在做事時能夠心無旁骛,保持着一顆純正的心。就像他最好的朋友巴布在戰争中死去,他仍堅守和這位朋友的約定,買船捕蝦,在周圍人的質疑下,他隻有一句“傻子才會做傻事”,也就是這個“傻子”幹出來了很多讓人覺得像是笑話的事。

感覺影片中的阿甘就像是代表着一種保守,而他始終追随的“天使”,就像是“自由”,她一直都不安穩,随心所欲,四處流浪,想成為歌手,加入反戰聯盟,染指毒品,甚至想要跳樓自殺。他成了巨星,她甩開他的追求,他成為英雄,她又擺掉他的告白,他的母親去世了,她莫名其妙的出現了,然後又走了,這樣分分合合,聚聚散散,可是不論她走多遠,走到哪兒,他心裡最愛的還是她,而她卻像隻鳥,隻顧自由,經曆過落魄,又經曆過重生。

“傻子”阿甘找不到自己的命運在哪兒,他在母親彌留之際問他,“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不知道會選中哪一顆。”,他的母親總會用最簡單的話告訴他不明白的大道理,“讓他這個“傻子”在經曆過愛與離别後,變成了一個會思考的“正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