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這部電影是在湯老濕的豆瓣名片下看到的,一上來就被這标新立異的名字吸引了,但直到去年寒假一刷完之後都沒有發現它的美,隻是被結尾一曲輕快而沉重的《la mer》狠狠mark了。之後我開始循環播放這版Julio Iglesias的《la mer》。到去年年末,這首歌毫無懸念地摘得我年度歌單第二名,僅次于First Aid Kit的《Fireworks》。
這首歌被我循環這麼多次,還有一個原因是我經常在讀我最愛的小說時把它當作bgm。歡快的旋律配上Julio Iglesias娓娓道來的歌聲,乍聽像是充滿了希望和憧憬,但細聽卻發現,它描述的是無疾而終的愛情,是凄涼的宿命,是時代洪流下被沖散的你和我。在此小說的終章,“我”被卡車送回後方,留下模糊的愛人在對岸“面對無法戰勝的米底亞人”。“我”平靜地叙述着自己戰後的命運,輕描淡寫地說着再有得到過他的消息,想把遺忘看成解脫,卻永遠無法戰勝波濤洶湧的内心。這就是《la mer》想要表達的東西。或者說,這就是導演想讓這首歌和這部電影産生的化學反應。
真正愛上這部電影,是一模之後我因為一堆煩心事去圖書館緩解壓力。随機抽出一本《柏林諜影》,我驚訝地發現作者勒卡雷居然也是《鍋匠,裁縫,士兵,間諜》原著的作者。重溫的動力莫名上湧,我迫切地想探尋自己在這部電影中錯過的東西。這一看,便讓我打開了這個價值連城的百寶箱。
影片一上來動人心弦的是冷峻而内斂的風格。一整場吉姆接任務—執行任務—任務失敗被捕的戲就把冷戰的肅殺感展現得淋漓盡緻,讓觀衆非常有代入感,無法按下暫停鍵。而這樣的風格貫穿了整部影片,讓這部電影看上去平平淡淡沒什麼起伏,甚至有點無聊,但是吸引人的點就藏在這冷峻内斂叙事的一個個小細節中。
換句話說,這就是我最愛的冰山叙事。記得我還不知道冰山叙事這個概念的時候,曾聽過海明威的一個故事。海明威每次寫作都要發揮出自己最好的文筆,用華麗的辭藻,漂亮的句式。寫完後重讀,卻要把寫的最好的句子全部删掉。留下的就是《乞力馬紮羅的雪》《喪鐘為誰而鳴》…這樣主人公的一句話、一句普通的場景描寫,都蘊含着巨大的信息。看似作者什麼都沒寫,卻把挖掘的樂趣全部留給了讀者。
TTSS對冰山叙事的運用很多,比如史麥利被辭退後早晨起床,鏡頭給到一桌子化妝品,卻沒有出現女人,暗示他有一個不着家(不忠心)的妻子;吉姆打死闖入教室的貓頭鷹展現不凡的身手,史麥利來找他時owl已被做成标本;聖誕晚宴中埃斯特哈斯對唱蘇聯國歌的同事們無奈地搖頭,因為他親身體驗過東方的恐怖;吉姆對比爾的眼神變化,隐隐告訴觀衆他其實早已知曉對方的地鼠身份……導演非常吝啬地隻用幾秒鐘展現衆多重要信息,把一塊拼圖打碎了埋藏在各個角落等待我們發掘,讓觀衆覺得,我們隻是透過鏡頭窺探事情的一角,對這個故事重要的東西隻不過是這個宇宙中衆多人物生活中的平常事物而已。進而延伸到,特别是在這種群像電影裡,每個角色都隻是這個大故事的一部分,都有自己知道和不知道的信息,都有自己的情感和動機。條分縷析地捉摸每個人自己版本的故事也是非常有趣的。

還有一點非常想說,那就是Jim Prideaux和Bill Haydon的愛情故事。從整部電影來看,這是一條非常重要的線索,甚至可以說,正是因為這兩個人對彼此的愛讓Bill露出了馬腳、讓Smiley發現了蹊跷。我真的太愛這一對悲慘的愛情故事了!
我們先從Jim的視角說。
其實直到最後一段聖誕晚宴的片段,伴随着Julio Iglesias的《la mer》我才明白,原來Jim早就知道了Bill的身份。當時應該是Smiley和Jim都發現了Bill和Ann的奸情,從Smiley的角度看是認為深愛的妻子出軌了,出軌對象還是自己的同事,既震驚又傷心。而從Jim的視角切入,他和Bill從戰前的劍橋就相愛,彼此足夠了解,jim知道他肯定不會對Smiley的女人心動。那麼為什麼要這麼做呢?Jim大概是又結合了對Bill之前種種表現的懷疑,終于确定了自己的愛人是蘇聯間諜這一驚人的事實。影片最後Bill拿着兩個酒杯要去找他的時候,他還沉浸在這則震驚的消息裡,所以才會露出那麼心事重重的表情。而同樣作為聰明人的Bill,在看出愛人的擔憂後,心裡也猜到了幾分,所以轉頭找别人去了。


知道了這點後再重溫,我發現control 給Jim派任務的那場戲中,一說到圓場高層有内鬼,鏡頭就切給了Jim;control一個一個說暗号的時候,也隻有說完Bill是裁縫後鏡頭才切給了Jim。雖然訓練有素的Jim表情沒有什麼明顯變化,但我們是可以借導演的小巧思體會Jim内心的掙紮、慌亂和擔憂的——愛人的秘密終究還是守不住了。
所以才有結尾Smiley去薩拉特找Bill的時候Bill承認Jim在出任務之前去警告了他。隻不過Jim當時不知道,這次任務其實就是Bill和Kara設的專門為抓他的局。
後來在他被救回來藏在鄉村小學當老師時,看到了小胖Bill,心生“宛宛類卿”之感。Smiley來找他調查地鼠之事,他言語中還極力為Bill開脫,隻不過言辭上還是暴露了矛盾之處,讓Smiley覺察到不對。(這點原著更明顯,不過我喜歡電影的處理,顯得吉姆更加專業)
他捋清了思路,從自己作為得力幹将被捕——老總被迫辭職——Alleline上台(他應該不知道巫師計劃和背後美國這條更大的魚)、自己經受嚴刑拷打過了很久才吐出匈牙利間諜網成員——成員還是遇害了、自己把知道的一步步都招了——發現白堅持了——Karla隻是想知道control查到了哪一步,以及其他電影中沒展現的線索中,Jim知道了其實自己的被捕是Bill和Karla一同策劃的。内心五味雜陳,所以才會對小胖Bill開玩笑問他有沒有人叫他“unpaid Bill”未付清的賬單。
但同時,他也明白自己之所以能活着回英國,也肯定是Bill在中間的周旋。正如最後Smiley對Bill說“or did Karla let him free out of your sake”。而代價之一,就是匈牙利間諜網的全部成員。
再來看看Bill的視角。
他和卡拉設計了捕Jim的局,但約定好了要抓活的,這也是為什麼得知Jim中槍之後他反應那麼激烈。其實原著中更激烈,直接喊“中槍?怎麼中槍的?中槍死了嗎?”電影則更為克制。我覺得處理得很好。我相信他選定Jim當工具的時候内心是很掙紮的,也早就想好了一定得給他贖回來。所以他後來讓埃斯特哈斯召集所有匈牙利特工,不是為了幫他們逃跑,而是把他們賣了換Jim一條命,完事後在辦公室還偷偷抹眼淚。去Jim家銷贓的時候還偷偷藏起來了他倆的合照。同一組合照的另一張在Connie家藏着,Connie還稱他倆為“the inseparables”。
後來Jim回到薩拉特報道+療養時我相信Bill也來看過他的,但Jim向Smiley隐瞞了。
結尾處Smiley來找已經被抓準備送往莫斯科的Bill時,說到要問一個關于Prideaux的問題,Bill一下就急了,說“God damn it. I got him back, didn’t I?”這說明,其實Jim和Bill的感情,内部人員是心照不宣的,而且也合理,從二戰就在一起工作的同事還能這麼多年連這都看不出來嗎?大家都知道Bill很在乎Jim,所以這裡Bill以為Smiley要譴責他的冷血和背叛,因為他自己也為這個事一直自責内疚。而他當初之所以選擇/同意用Jim當棋子,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利用他們的愛情打感情牌:萬一暴露了,他會被減輕嫌疑。Smiley問Bill他是不是來找過你的時候,Bill的沉默告訴了我們答案。原著中此時Smiley的心理描寫是這樣的“他來找你,是因為他愛你,他來警告你,他自始至終都知道是你,他一直在背後護着你。”

我想,最後la mer中Jim射殺Bill時的内心肯定是非常複雜的,絕對不像很多網友說的單純是恨他的背叛或者免除他的肉體折磨。


他既愛他,又深知愛人用那種方式背叛了自己,把自己當作一顆棋子,知道自己能活着回來也是因為對方對自己不可磨滅的愛,知道Bill為了換回自己滅掉了自己匈牙利的那麼多同事,以及讓自己中彈、受審,受了那麼多苦回來隻能當一個鄉村教師還每天都要提心吊膽。他大抵也在回味幾十年來他們禁忌卻激烈而純淨的愛情他對Bill的愛足夠包容他對自己的背叛,知道Bill背叛自己是為了他那浪漫卻虛無的理想和信仰,又明白在這猶如廢墟一般的荒蠻世界中,浪漫的Bill終會被殘酷的現實駁倒,意識到理想中的蘇聯和醜陋的西方世界并無二至。 在這充滿謊言的世界,還好我們擁有真摯的愛。可笑,這愛深沉,卻不堪信任。 一江春水向東流,留給他的隻有無盡的荒涼。
我想如果Bill最後沒有落網,他也不會再追究了。然而事與願違,得知消息後,他知道再怎麼裝傻再怎麼挽救都沒用了,他不知道該怎麼了解這事,所以煩躁地吼了小胖Bill,這點我認為也比原著的成為朋友處理得好。
末了,他還是下了決心,親手為這該死的愛情畫上了句号。一行血,一顆淚,屏幕前我心已碎。


間諜世界最容不下的就是這波濤洶湧的愛情。在那個信仰與失望交織的年代,沒有人能成為自己人生的導演,流淚的Jim一定會憧憬這一切都沒有發生的那個平行世界吧。
——二〇二五年八月六日 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