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一口氣看完劇後驚為天人,又嘗試着去看原著小說,發現劇和小說根本完全是兩個故事,深刻感受到了改編的神奇之處。我宣布趙娜将成為王倦之後我追随的第二個國産編劇,以後她參與的劇我多少也要去看一看。

從創作上來說是很好的故事,從精神内核上我很認同的所傳遞的價值觀,初步打算寫這三部分(以下涉劇透)。

01真正的愛,是自我俱全、看見彼此(已完成)

02真正的大女主,有自己熱愛并做到極緻的事業(大體完成,待修)

03真正的群像,每個個體都為自己的立場而戰(大體完成,待修)

01真正的愛是自我俱全、看見彼此

1譚音對源仲的愛

念無雙的主線是神女愛世人的大愛,姬譚音為了救世,僞裝成侍女取回神手。

神女愛世人,亦有偏愛之人,緣何偏愛?起初是憐愛心疼,出于責任感的關注,發現對方是喚醒和陪伴自己度過孤獨歲月的狐狸,承諾要護自己的信徒和朋友萬事順遂。她不傲慢偏聽,堅持自己接觸和感受,對方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她面對資曆深厚的戒律殿神君,堅持自己的公正之道,敢于論辯,勇于擔責,貫徹自己的判斷。

基于健全人格的愛就是這樣的坦坦蕩蕩、公正平等。因為自身足夠強大,姬譚音始終都非常自信、從容,看似地位卑微,不斷為源仲付出犧牲,實際上在這段關系中處于真正的主導地位(偉大的引導型戀人!不過這種理想主義的愛隻存在于虛構作品中,現實生活裡畢竟我們很難像譚音這麼強大,不怕受傷)。

她見他曆經磨難仍不改善良,逐漸從憐惜、守護到被吸引。源仲最難能可貴的就是這份善良底色和反思精神(感謝編劇賦予人物細膩的情感和深刻的靈魂)。他也是“好人家的兒子”,是在少年時期被家人好好愛過的人,想在夢裡喝上家人做的熱粥。

被囚禁的四十年裡,他反思自己為保護族人所造成的殺戮(雖然反思的結果是要蕩滌世間五罪,但将矛盾指向制度性問題,而不是對個人的報複);方外山,他包容作為侍女的譚音的各種奇異行為(譚音并未做過侍女,因此非常随心所欲、平等地跟他相處);樓舟上,他幫勞工念家書(雖然是為了不那麼倒黴,但是否有想起自己的父母和姐姐);兖都之戰,他甚至保護曾經傷害自己的百裡相(雖然被背刺了)……

事實上,他根本不需要神的救贖,他有自己的道和選擇。哪怕決定滅世,他也沒有對丁戌等傷害他的人展開殺戮,沒有旁觀真心想幫他的赤乙等人不管。連最後都是在向神女忏悔,在回顧了自己的一生後并離實現滅世一步之遙時,自己選擇了放棄。

就像他後來慶幸的那樣,還好他沒有真正做出不可挽回的事。也正因如此,才有資格為論迹不論心的神女所愛。

2源仲對譚音的愛

源仲愛譚音一言概之是被光救贖溫暖的自卑陰濕小可憐,劇情呈現和塑造的過程特别好。一開始是反複的試探懷疑,想要擺脫對方,被譚音多次奮不顧身的救助後,他終于不再懷疑她的善意,但震撼之後(樓舟事件)随之而來的害怕自己的決心被動搖,于是他再次決定甩掉譚音。當然怎麼可能被甩掉,所以在一次次拉扯之後徹底淪陷了,患得患失“她到底是愛我還是因為我是神手的宿主”,陰濕男鬼秒變綠茶狐狸,自卑和深情果然是男人最好的嫁妝hhhhh

從斬荒、柏麟、無心再到源仲,劉學義真的太适合這種精分角色了。上一秒咆哮“看看這世間 它仇怨不斷 憎恨俱全 沒有人能例外 為什麼我就不行 憑什麼我就要大度地原諒這一切”下一秒搞笑“你口口聲聲不逼我 口口聲聲不懷疑我 那你進我識海來 是來吹風的嗎”然後絲滑銜接“吹吧 好好吹吹這竊語之風 聽 風在說話 冤種你要堅強 冤種你要成神 冤種你要心無憎恨 冤種你要以德報怨”

我好久沒有這麼沉浸式欣賞仙俠劇裡的愛情(上一次可能是仙劍3,唐嫣選本子真的沒得說),愛就是要建立在對彼此真正的了解之上,我看見你,也接納你。

白駒之境把酒談心,九重識海深入過往,每一次譚音和源仲之間都是盡力坦誠,能夠感受到他們就是在每一次交談、了解和相處的細節中逐漸喜歡上彼此的,而不是莫名其妙的劇情需要。

3韓女對譚音的愛

最開始我會覺得一開始譚音這麼偉大的引導型戀人,要是她能多愛愛韓女,多關注一下姐姐的心理健康,說不定她就不會搞這麼多事情了。但在寫這個分析的時候我發現韓女的黑化是注定了的。 因為按照韓女的性格,她決不會主動說出自己的過去(袒露也是因為被譚音逼迫到萬不得已)。

泰和勸她原諒,以德報怨,壓制仇恨等負面情緒。結果韓女再次見到妹妹後受到更深的傷害,她卻沒有辦法對比自己更強大的泰和發洩這一切,隻能選擇将所有的痛苦埋在内心裡。因此結識譚音和龍伯後,他們是關系不錯的同僚,但她絕不會袒露内心深處的痛苦,也不會給機會讓譚音和龍伯看見自己。

情緒是不能夠一直壓制的,壓抑的結果就是就像泰和韓女那樣終有一天會迎來反彈入魔(好喜歡魔尊詩朗誦為入魔發聲hhh)。

愛妹妹是她的本能,對譚音,她多了一層對妹妹的感情投射和關心,也因此多了一份控制欲。她從未主動打算害譚音,但不能忍受對方脫離自己的控制,因為在她看來這是又一次的背叛。

其實韓女需要的隻是來自妹妹的真誠的道歉,就像源仲前期對棠華各種甩臉子,隻是在等他意識到“一定要得到諒解的道歉不是真誠的道歉”。可惜韓女沒有等到,但最終她分開了譚音和妹妹是兩個人。

02真正的大女主,擁有熱愛的事業、多元的人物關系和完整的成長軌迹

成神後,譚音兢兢業業鑽研匠造,在神界有難時打造神之左手。神魔大戰後,她為了拯救蒼生,遊過沉浮之海,勸惡人向善,建書閣啟民智。甚至是她創建了兖都這座憑空而生的城池。

可以說,整個冒險之旅,表面上看是源仲主導的解封器靈滅世,實際上是源仲逐漸發現譚音的來時路,也揭開了她的身份謎題以及當年為人族所做的一切貢獻。

譚音與老師謝遊的師生關系是劇裡最點睛之筆的一段塑造。

年少時,譚音拜師謝遊勤學匠術數十載,一朝成神;數年後,故地重遊,再見恩師。兩人的告别,是謝遊的圓滿,也讓譚音更加理解了生死。

她與老師之間的關系,有學生對老師的敬重、眷戀,也有老師對于天賦卓越超越自己的學生,從幽微的嫉妒,到自我放逐與和解,再到認識到對自己真正而言的歡愉之事,朝聞道,夕死可矣。

兩人之間沒有任何愛情的情愫,隻有對匠造的純粹追求。另外謝遊簡直是眼看着自家白菜被豬拱了的老父親,他的出現與存在都是對源仲的考察。

尤其是他說送源仲一份禮物,一掌把他打飛,嘴上說着替譚音報平湖之戰的仇,最後這份力量又幫助源仲的殘念蘇醒,形成閉環。

我特别喜歡在14-15集關于時間和生死的讨論。隻有源仲察覺到了譚音情緒不對勁,訂了她愛吃的燒鵝,寬慰她——“生的意義并不在于長短,仙族壽長千百年,卻大多隻知道修行枯坐。而蜉蝣雖朝生暮死,卻亦有生老病死,知繁衍、懂生息,它們亦會有它們的愛恨情仇。所以千百年也好,朝生暮死也罷,最重要的是舒心順意,依自己的心意而活”。

一方面,這與之前譚音對韓女說的形成呼應“那裡有一杆公平稱,士大夫的報國之心和升鬥小民的顧家之念,仙族的百年修行和蜉蝣的一日壽元,虔誠信徒三拜九叩後走的萬裡路和從卧房到神壇不過半盞茶的事件,結果是一樣的”。說明兩個人在價值觀層面是相似的,這是他們互相欣賞理解,走到一起根本的原因。

另一方面,作為神女,譚音無論在心智還是能力上都非常強大,但她也會面臨與親近之人離别的脆弱時刻,而源仲能察覺并接住她的情緒、理解她的感受、鼓勵她面對,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支持力量。可以看到,她隻跟源仲聊這些,後面待千麟、傅九雲更多是對弟弟、孩子(器靈)的心态。

譚音當然也懂這個道理,但畢竟面臨的是與老師的分别,所以她很好奇源仲“你不怕死啊”。

源仲說“怕,隻是怕也沒什麼用,便隻有接受,因為貪心是永無止境的,所以不如忘記人生長短,就像那曲中所唱,哪怕此生,隻有片刻的歡愉。牢記那歡愉,便足夠了。”

“男女之愛、癡迷之物、渴求之事,看每個人對歡愉的理解了。”

“那如果得了這個歡愉呢,若某人在得了歡愉之後,便不想再活了,這不遺憾嗎?”

“你的遺憾,并不一定是他的遺憾。”

編劇和導演當然可以直接拍譚音發現不對勁去找謝遊談,但卻用了上述的鏡頭和台詞,才有了這種更近一步的精神交流和相互扶持的感覺。

03真正的群像,每個個體都為自己的立場而戰

随着故事發展,多層次的暗線逐漸揭露。族群設定不是空洞的身份賦權背景,而是能看出來編劇有很深刻的思考。每個個體都在為自己的立場而戰。

仙族難道理所當然就應當高高在上、被侍奉嗎?于是傲慢的有狐族地埋下了與人族的矛盾和隐患。

人間難道數十年如一日沒有任何變化嗎?于是人族點亮了科技樹。以無雙會為代表的激進派人族以匠造之技為傲,通過科技發明銳意進取,甚至運用聰明機智差一點就把渾身蠻力的戰鬼和傲慢的懶狐狸給整垮了(如果沒有主角團的話)。

打了敗仗難道輕易蟄伏就能積蓄力量嗎?于是戰鬼族推行了非常殘酷的戰時生育制度。從族長和她的追随者角度來,這是必要的犧牲,是功績。而在千麟看來,自己的母親和無數戰鬼族女性成為這一制度的犧牲品,他在擺脫了這一切的陰影後終于成為完美戰鬼千麟(笑死)。

除了族群之争的處處伏筆,我也很喜歡在每個支線故事裡都有串起來的美好多樣的女性形象~

韓女一門心思搞事業(真的應該修無情道),哪怕最後黑化整個人物也都非常立體對譚音的感情也是非常真摯的,阿雪貪吃仗義為人通透知足常樂,芸娘聰明正義膽大心細,卷卷性格孤僻但有堅持自我也有自己獨特擅長的法術。可見女編劇對女性的友善,看見和包容多種多樣的女性。

尤其是芸娘偷偷撒珍珠跟蹤抓走乞兒的那一段,我還嫌主角團忙着打鬥沒有抓緊去救芸娘,結果是她跳出來打斷施法,中止被降臨的譚音。她愛财但取之有道,想要找人過日子,但始終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哪怕鹿沉蘇醒,選擇不看那份記憶,也坦然地放手(ps:裴九真是太有生活了,果真流浪到最後一無所有)。看似缺憾,但其實我更喜歡鹿沉沒有去找她彼此相忘于江湖過各自的精彩人生的結局。

來不及寫了,假期四天都在沉浸式追劇,該出門看痘健身了!有時間再細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