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把自己寄生在強大的蘇詩丁身上,以逃避脆弱而虛僞的自己-

在盧歌身上,我看見了我班級中一位男同學的影子——磕磕巴巴,被批評時眼神閃避,無法回答問題時就通過回避,将話題帶入自己的舒适區,批判提問者"你不懂我"來維護自尊,明明自己口齒不清,卻把對方不理解看作是對方的檔次低,總是帶着口罩,看書時一定要将書脊露出、朝外,心裡總希望别人能不經意間看到自己桌角放的,親手寫出的"完美詩歌"……

這些舉動看似是一種要強,高自尊的表現,實則不過是對自身脆弱内在的一種防禦和修飾。

因為對外界認可的高度需要,源自自身對自己的高度不信任。不管看上去怎樣拙拙逼人,怎樣"普信",在我看來其實就是一堆小孩在滿地打滾。

将話題轉移到盧歌。

在談到蘇詩丁的童年經曆時,他的表現就是這種心理模式的外化。

你說他真的不理解蘇詩丁此時心情的憂郁嗎,真的不理解說出這些難以啟齒的經曆對她的意義嗎?

不,他都懂,可是此時他是個嬰兒啊,所以

明明知道自己做出這種表現很幼稚,明明知道自己錯了,但就是不能承認,不能表現出關懷理解,不然"我"就輸了,"我"的臉面和關系中的上位者地位就保不住了,所有人都會去"愛"蘇詩丁,沒有人關注"我"了

他妄圖通過這種方式保護自己根本不存在的,成熟神聖的幻影。簡而言之就是沒長大,還停留在嬰兒心态裡。

而蘇詩丁真的很好,還嘗試理解,安撫他。

在節目中,其他人,包括一些觀衆不理解他的原因是,他其實就沒什麼高深莫測的理由要這樣做,就是心裡需求(被關注,被偏愛)沒滿足要胡鬧。可能是他從小家庭氛圍好,作為男性也沒什麼社會束縛,導緻自己兒時應該無條件全方位被愛被關注的"嬰兒心理"一直被殘留下來。

相比下來,家庭經曆曲折的蘇詩丁心态上獨立,成熟的特質和"媽媽"的刻闆印象很類似,完美契合了作為"嬰兒"的盧歌所待滿足的心理缺陷。這也是為什麼他們能夠互相吸引。

是的,他把蘇詩丁當成了自己的"媽媽"

他口中"心裡一根刺"事件,即蘇詩丁沒有在朋友貶低他時替他發聲中便可見一斑。

在他和大部分被他忽悠的觀衆眼裡,盧歌是受害者,蘇詩丁是加害者。但我們不妨抽離這個被污染的語境再看看這個事件中盧歌的表現。

他沒有為自己辯駁,他在等蘇詩丁維護他的自尊,他的期望落空了,他生氣了,他走了。

不奇怪嗎?他作為一個成年人,為什麼會出現等待另一個成年人為他服務的行為模式?自己覺得難受,用自己的嘴消解自己的難受是我們成年人的基本認知吧。

并且,有沒有發覺,他在這個事件中的所有情感都基于内心非常情緒化的自導自演。

事實上,作為伴侶,蘇詩丁沒有義務随時感知他内心的需要随時做出所謂"百分之一百符合他心意"反應。他在這場事件裡所有的情緒都源于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他把自己寄生在強大的蘇詩丁身上,以逃避脆弱而虛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