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看完了《縣委大院》,感覺必須得說點什麼。

劇本身質量真挺好的,演員演技在線,對白講究符合人物身份,邏輯合理,服化道也不會讓人出戲,正午陽光出品就是有保障。

不過目前的口碑并沒有那麼好,也确實,劇情上還存在一些明顯的問題,劇集太短又或者說是想講的太多,24集的時長恨不得塞下48集的内容,拆遷平墳水源地保護、數據造假、輿論風波、招商引資、環境污染、醫療改革、規模化農業……哪一個不是個大問題?任何一件事放在一個官員的任期内能落實好那都是履曆上的光輝政績了,但這麼多的事情放在一起講就會顧此失彼。

很多事情都是草草了事,舉一個例子,那個肖俊學村書記犧牲在崗位上了,之前花那麼多篇幅刻畫這個人物,以犧牲離場應該有其作用吧,後續組織上是怎麼處理他後事的?又是怎麼安撫他的家人的?村裡人對此有沒有什麼反應?都沒有說,那他的這個“犧牲”在劇作層面上就是沒有用處的,可有可無,你就按他正常結束駐村幹部離開長嶺村也是OK的啊。

聊完劇情,再說人物,我之前就說過《縣委大院》最大的毛病就是缺少反面人物,或者說人物刻畫都是比較正面的。很多人說裡面什麼官員都是好的群衆都是壞的,我覺得不是,群衆也沒有壞的,那個釘子戶老邱一開始怎麼說都不搬,最後看到老幹部為了大局犧牲小我,自己也立馬要搬了,這裡就是把這個人物塑造得非常正向了;還有後面的長嶺村村民們,偷偷伐樹的幾個村民也都是有苦衷的也都是一聽了政策一得了好處就改“邪”歸正了,那個整天偷懶的也沒有特别為難幹部,最後還幹起活來了;包括馬市長,盡管在那個污染嚴重的礦業裡有股份,重發展,但也沒有什麼負面的刻畫,他本質上還是在為新洲市考慮。這樣看來,整個劇的人心都是向好的,很多事情解決起來就特别順,這就有些“懸浮”了,現實生活中不按政策來的“刁民”太多了,自私自利的官員們也太多了,沒有把這些添進劇中就使得《縣委大院》缺失了一部分的真實。

刨去上述的缺點,該劇确實反應了一些現實情況,比如官場上的一些“潛規則”,完全可以當成初入官場的小白們的入門教學來看,能學到不少東西;比如百姓真正的訴求,像那個羊肉湯館的店長和長嶺村的村民們的一些訴求都是能代表廣大人民群衆的。

總之,這部劇達到了部分真實,在當下也算是比較難得的反應官員幹部治國理政的影視作品了,希望它隻是抛磚,能引出更多的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