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史詩級的魔幻大片是什麼樣子?

《指環王》和《霍比特人》系列電影,堪稱魔幻大片的豐碑之作,不僅在全球範圍内吸引了無數的粉絲,也成了無數電影制作人模仿及渴望超越的目标。

為什麼這兩部系列電影能夠收到全球觀衆的廣泛歡迎?我從畫面、特效 、人物、情節及價值觀五個方面來挖掘。

從畫面來看,電影提供了極其震撼的視覺感官特效。多樣化的宏大場景,比如森林、平原、山脈等風景元素提供“旅遊式”的視覺享受,各類奇幻的宮殿城堡讓人震驚感歎,波瀾壯闊的戰争場景讓人熱血澎湃;從特效上來看,這兩部電影基本上沒有讓人感受到不和諧的地方。

從人物形象上來,所有演員的演技都是基本在線的,稍有分量的角色都是"影帝"級别的表現。他們所塑造的角色,形象豐滿,性格飽滿,極具個人的特色。從情節上來看,影片在劇情表現上比較緊湊,轉折流暢。

更重要的是,影片所表現出來的價值觀,正義、善良、魅力和責任等等,恰恰是人類極其渴望和向往的。

不得不承認 《封神》在很多畫面的構造上體現了《指環王》的處理方式,比如最開始的戰争畫面,從攻城武器的構造、戰争開始前纣王對三軍鼓舞士氣的發言,以及冀州勇士越過大火沖向冀州城;還有電影最後,姬發騎着白駒在無邊無際曠野上,向着家的方向飛奔,代表希望的金色朝陽從東方升起,這些場景都有明顯的指環王痕迹。

很多指責《封神》抄襲指環王的,是按照西方人的價值觀拍攝中國曆史故事。一部以中國曆史為核心的電影,隻是借用了西方電影的優秀表現手法,這算是抄襲嗎?難道好的東西不能被借鑒?難道東西方沒有共通的價值觀。

《封神》以何“封神”

因為封神的電影題材太多,劇組前期的宣發做的也不是很到位,導緻很多人覺得《封神》就是一部老套路流水線電影,沒什麼新意,所以一開始《封神》的票房并沒有表現多好。但是随着時間的推移,封神的口碑開始發酵,票房開始力壓群雄。

我第一次看到在自媒體上很多粉絲為《封神》的票房着急,每天關注着票房的進步,生怕這麼好的電影湮沒于平凡之中,無緣看到後續的第二部第三部。

"""《封神》之神,一在于電影本身,二在于突破。"""

從電影本身來講,劇情豐富,畫面精緻,配樂生動,人物形象豐富,種種要素都感受得到是一部"用心制作"的電影。雖然無法比肩指環王,但是也堪稱一部上佳之作。人物性格豐滿,各有各的特點,纣王的陰狠殘忍和權力欲望,殷郊的沖動與忠心,姬發的忠誠與背叛,這些角色特點體現得淋漓盡緻。

更重要的是電影傳遞出很多優秀的品質,纣王的"英雄氣概",質子們的忠誠與勇敢,西伯侯對百姓的關心和愛戴,大商朝臣如比幹的忠心,伯邑考為父赴死的孝心,姬發與父親、哥哥的情感,這些價值觀才是真正打動觀衆内心的東西。

誰都希望成為英雄,誰都希望擁有卓越的品質,這才是人"心之所向,如飲甘露"的東西。烏爾善把人們内心深處長久期待和渴望的東西表現出來了,原來我們的曆史從來不缺英雄人物,他們如此自信,如此勇敢,如此才能卓著,堪為楷模!

《封神》是我國電影史上一次重大的突破。它讓電影界看到什麼是真正地史詩級電影,不是花錢多請一些流量明星,做一些花裡胡哨的特效就可以吸引觀衆的,而是真正需要演員的演技,需要有創新和突破,需要有思想有内涵的劇情内容,需要讓人學到點什麼,勇氣、勇敢、擔當或者其它。

《封神》沒有使用當下的流量明星,年輕的演員為了塑造形象的飽滿度,必須實打實地在劇組進行身體訓練,熟練劇本和台詞。《紅樓夢》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也是對演員進行長期的"詩詞歌賦"的閉門訓練,以此培養演員們的角色氣質。導演烏爾善花了十年打磨這部系列電影,足見其"用心程度"。

《封神》同《流浪地球》一樣,将我國電影工業往前推了一大步,在電影曆史上樹立起一座新的豐碑!對于真正優質的電影,觀衆們是能夠感受到的,他們會用行動把電影票房擡上去。有了這些标杆電影的引路,未來一定會湧現更多的國産大片級電影,而電影界将迎來一場淘汰賽,觀衆們就是這場比賽的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