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子華人到中年,不得不轉行。
這是生活的無奈,能轉行,其實已經相當幸運。
咱們這邊,35歲以上等死,63歲不退,更要命。
所以,中年男人,在對待工作這個問題上,越發的“小心翼翼”。
黃子華就“小心翼翼”的問了一句“有什麼藥注意的嗎”,他真的怕了,太多的“前車”覆在那裡,他變得“強顔歡笑”的讨生活。

所以,黃子華雖然昂着頭,但說着最“慫”的話,“窮”,足夠讓人折腰。
如果不想“窮”,那就得聽話。
以前的事兒,幹不了了,那就别幹了,反正也是有安排你幹其他的的。
以前的港片太能說,那就别拍了。
你堅持也可以,隻要能挺過“窮”。
太多的港片堅持不住,太多的香港藝人也堅持不住。
TVB熬夜拍戲能賺幾個,到咱這邊吃吃喝喝輕輕松松就把錢賺了,你,不會選?

而對于黃子華這個新搭檔,許冠文也是這樣要求的。
在他的内心裡,黃子華是個“小輩兒”,這個“事業”,許冠文是老大。
黃子華如果不聽話,那就問候他老媽。
故事設計這個橋段,可能單純是為了“搞笑”。

結果,經驗不足,搞了一個大大的烏龍。
這個時候,許冠文站出來總結發言了,你看,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了吧。
這又是一次“體現權威”的較量。
許冠文這個角色,究竟代表的是誰,黃子華選擇了沉默。
這次,黃子華确實考慮不周,無話可說。
但是,誰沒有犯過錯呢,不是“關乎原則”的錯,犯了也就犯了,黃子華會自我反省,用不着許冠文來居高臨下的“教訓”。
可惜的是,那些事兒“關乎原則”,這個黃子華說了不算。
太多的港片,在這個問題上吃了大虧,幾乎一蹶不振。

處理完兩段“關系”,許冠文還需要處理和女兒之間的關系。
衛詩雅這次,終于擺脫了花瓶的身份,用實力證明,香港的藝人,都是有真功夫的,即便是“花瓶”,也是能吊打流量的“花瓶”。
金燕玲就更不用說。
作為一個“老年人”,金燕玲還是可以和衛詩雅“說得上話”的。
但是這句話,會讓年輕人很反感,小編年輕時也這麼覺得。
但是,現在小編也是“老年人”了,“百病纏身”,等到明白“不聽老人言”時,已經太晚。
或許,年輕人早一點清楚認識這個世界,更容易“超越”。

黃子華,跌跌撞撞,把生意撐起來了。
斷斷續續,他遇到過很多的客戶。
其中這位,上來就要一副金絲楠木的棺材,這可把黃子華給吓傻了,這不是和到飯店直接點“江魚”一個性質麼?

因為想要“客戶滿意”,黃子華和許冠文有了分歧。
這一次,黃子華沒有認錯,他覺得,讓“客戶滿意”有什麼問題?
當然,許冠文也有“讓客戶不能太滿意”的一套理論,這套理論,表面上看也完全沒有問題。
而且,許冠文還有最終決定權——執照是他的。
這個問題,黃子華隻能無語。

衛詩雅說,“不是時間久了就會習慣”,這是父女倆矛盾沖突的最終定論。
或許,也是最後一絲的倔強。
但最終,衛詩雅這個角色,還是那個“期待成為”的翻版。
就像有很多“憤青”指責這個貪那個貪,但如果那個位置給了他,他就立馬選擇了閉嘴。

許冠文早就氣得不行。
但是,作為“長老”,許冠文是不會怒形于色的,隻要簡單兩個字,就足以證明“天子之怒”。

活人也要破地獄。
這是故事的“精華”所在。
按道理,這是一個妥妥的“負能量”,當下歌舞升平,怎麼就淪落到“破地獄”了?
但是,這句話,大概是戳中了港人的内心,兩地的票房,或許也說明了一切。

這個忘恩負義的兒子,對未來有着自己的理解。
絕對是被“天主教”洗腦了,所以,妥妥的反派。
其實,他已經接受了“命運”,但他不想自己的兒子将來也是一樣的“命運”,這……

黃子華也“老實”了很多,畢竟,從業也很多年,不是當初的愣頭青。
這“父女”之間的恩怨,黃子華大概早就看清楚了“背後真相”。
港片,一直想找個人問問,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但是,你問不到,因為“沒有标準”,即便你問到的,如果是“你不想聽的答案”怎麼辦呢?
既然,問和不問,結果都一樣,那何必問。

因為,人家“親兒子”最後還是“回歸”了。
以德服人的最佳诠釋。
小編,從來沒有深究背後的含義。
最後的最後,不再陰陽“許冠文”了。
作為一個“單純的父親”,許冠文在處理子女方面是不合格的,小編也身為人父,自覺也是很失敗,同為父親,或許都不太懂的說“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