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戲是韓烨為祖母守靈後在太子府對帝梓元說的話:

“有勞帝大人關心…如今還能對我這般客氣…你靠近我的每一步都處心積慮。我雖知曉你别有用心…所以從不深究。”“你若是覺得我這顆棋子用得還算趁手的話,不妨對我坦誠一次。你如今還有什麼非做不可的事情?”

這幾句話可以有多種表達:刻薄、諷刺、埋怨、攻擊、仇恨或故作潇灑。一般情況下,這幾種情緒用在此處都是合理的,但都不會是韓烨。韓烨品行高潔性格内斂感情真摯,他那時能展露出來的狀态隻會是因養大他的祖母去世的悲、被心愛之人利用的痛以及舊傷未愈前提下守靈三日滴水不沾粒米不進的疲憊虛弱。同時,他仍然還有大靖太子的立場,考慮事情細緻周到。他問帝梓元“還有什麼非做不可的事”,一方面是因為即使事情到了這地步他依然會盡力幫她護她;另一方面,他也需要了解她是不是還有更激進的打算,他必須要阻止事态的惡化。所以,說到這裡他的表情多了一分肅穆和審察。

另一段戲是太子出獄後,溫朔涕泗橫流地說太子都是為了他才會讓自己身處險境。聽到這話,韓烨馬上發現不妥,不能讓溫朔意識到殺左相和他之間的密切關系。刹那間緊張的判斷和思索後,他淡淡地說“此事與你無關”,按住了溫朔起伏的心潮,然後閑閑地補充說明了原因。那瞬間的緊張思索是通過幾個不露痕迹的眼神完成的,激動的溫朔不會留意,但那是心細如發的太子該有的反應。我專門去查了劇本,兩段話之間沒有别的描寫。上面任韓見面那場戲劇本和劇中呈現也有不同。那些細節都是龔俊豐富起來的,更符合韓烨的人設。

龔俊在今年三月的GQ采訪裡說過,比起劇本把角色每個動作和神态都事無巨細寫清楚,他更喜歡有留白。拍ALZ期間他提到過幾次劇本紮實,部分原因可能是它給予了演員較大的發揮空間。演員把文字轉換為畫面的能力太重要了。一樣的劇本,有人應付得顧此失彼,而有的人能點石成金。龔俊塑造的角色就有橫看成嶺側成峰的妙不可言。

說說太子應該是什麼樣的氣場。在一些人的理解裡,李世民和劉恒、朱元璋和胡亥必須是精神四胞胎,很荒謬。好演員就該深挖角色内核後精準展示人物的各方面,而不是采取似乎最萬無一失的程式化演繹。韓烨是典型的不輕易露鋒芒的掌權者。有智慧的上位者深知自己社會成本高,生殺予奪,牽一發而動全身,通常行事低調謹慎,隻在特别時候才會露出自己的鋒利面。沒眼色才察覺不到他們的氣場(可參考《紅樓夢》裡的一個小人物 - 王善保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