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的时候,一位在韩国大学做过访问学者的老教授在课堂闲聊说过,很多的韩剧剧本出自家庭主妇,所以会出现大量的家长里短的戏份,以及更重要的贴近生活、体现真善美。这段轶事趣闻是让师生一笑置之的课堂小插曲, 真伪无需考证,却在观看韩剧的过程中经常性地浮现在脑海里。如果说家庭伦理构成了韩剧的一抹重要底色,那么《宝物岛》亦没有带来意外、遑论惊喜。

从豆瓣本条目的简介来看,这似乎是一个时下很常见的复仇剧,充满了韩剧特色元素:财阀、政商关系、作为黑手套的黑势力等等。然而,随着剧情的展开,其本质也逐渐清晰呈现——一场财阀家庭内部的伦理闹剧。主要人物的命运齿轮开始转动的时刻,就是会长大女儿怀疑老公和老同学有一个私生子(而且是男孩),欲除之而后快的迫切需要导致了引狼(廉张先)入室。事故中私生子被编剧安排活下来,并在日后进入大山集团。伴随自己在集团内权势逐渐提升而来的,是自己的身世之谜逐渐揭开,诸如被人玩弄的父亲三番五次对亲生儿子痛下杀手、惊觉爱上的是杀母仇人的女儿等一系列堪称的狗血的剧情轮番登场。而之所以说是”闹剧“的另一重原因,财阀、总统、国情院院长都近似于光杆司令,财阀的两个女儿不成器的,加上参与经营的大女儿丈夫只在死前硬气了一回,总统身边只有一个纯放屁添风的议员心腹,国情院院长豢养了一批杀手但遇见男主就战斗力就基本为零。

这就回到开篇提出的观点,评价《宝物岛》的标准应该是、甚至必须是家庭伦理剧的标准,所谓的复仇、政商勾结、惩恶扬善都不过是装家庭伦理旧酒的”新“瓶(其实也不新)。除开清晰的家庭线索,其他情节线索的断裂和含混,恐怕都可以归因于导演和编剧的意不在此。同样的,从这一角度即从朴素的传统价值观来看 ,备受诟病的结局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理解的。

首先是男主人公徐东柱,结局的自我放逐看似是复仇完的身心俱疲、心力交瘁, 实际上是他必须离开会长家。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和会长大女儿有杀母之仇,后者不仅是女主人公的母亲、还是与自己生父育有一子的妻子。面对这样的道德困境,东亚价值观给出的最佳答案莫过于“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相对次要的原因是,生父上一秒诚心忏悔的下一秒就被会长和廉张先共谋致死。为了男主的道德形象,他必须对会长即女主人公的外公打落牙齿往肚里吞、对先前对生父的咄咄逼人而愧疚,尽管生父几乎不算个人。

其次是会长外孙的“死”(毕竟没有明确的死亡信息),可以从对会长大女儿的报应的角度得到理解。 会长大女儿她本身又负有多重罪孽,得罪的不仅有男女主,还有自己后妈和后弟。由于男女主没法向她复仇,所以只能轮到后者,同时对她的最深重惩罚就是失去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儿子。会长外孙是无辜的,但男主生母和女主生父何尝不是呢?

最后,会长一家其他人的结局只能说没有太大意外。会长彻底失智被控制是自己重男轻女的种下的恶果,小女儿傻人有傻福且身段灵活也算是过得不错,女主成为实际集团掌控者既在意料之中又是集团作为私产的唯一正解。一言以蔽之,结局其实没有意外,所有人的安排都可以从传统家庭伦理的角度获得恰当解释,一如男女主都说过的那句:我们能否真正挣脱长辈们编织的那张网?

之所以给这样一部平庸的作品及格分,主要是对于女主演员洪华妍开头表演的一些偏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