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這部劇告訴我們什麼呢,就是鏡頭多,不如有效鏡頭多。這一點,在鵬飛一家人身上最為明顯。
先說桦林吧,她是吃盡了父母重男輕女的苦,打小睡在飯廳,吃飯不能上桌,自己的子弟名額讓給了弟弟趕美不說,還要遠去貴州下鄉。等她為了鵬飛的學習回到蘇州的時候,父母推辭,弟弟嫌棄,絲毫不顧及她當初為家庭所作的犧牲。你說她會埋怨嗎?會怨恨嗎?會在心裡責備自己得不償失嗎?我想當然是有的。但是在鏡頭語言上,張開宙并沒有給她太多的表現空間,面對筱婷被爺爺扇巴掌的時候,全莊家隻有她一個人追了出去,她對筱婷說,你比姑姑幸運,你有個護着你的媽。何其悲哉,同是女兒,同有母親在世,她需要去羨慕自己的侄女。而這份羨慕,襯出的是她内心的憤懑:為什麼?為什麼我的母親就從沒有護過我?我們可以從這一句台詞推測出,桦林在家中曾經遭受過諸多冷眼相待,也能推測出她在貴州的時候,有過無數埋怨父母的瞬間。隻需這麼一句台詞,桦林的苦情形象就立住了。
再說她的丈夫,鵬飛的父親。電視劇已經播到30集,他的鏡頭還沒有超過5分鐘。當鵬飛高考失利回到貴州的時候,他帶着兒子去鐵路上巡道,烈日當頭,他一步一個腳印,佝偻着背影,不需要一句台詞,就能讓大家看出他是一個勤奮苦幹、老實本分的工人形象。等鵬飛說出桦林怎麼變得和外婆一樣的時候,一直一言不發的他就恨恨地說了四個字:鵬飛,道歉!就這麼四個字啊,就把這麼多年他對嶽父嶽母偏心的憤恨說出來了,而且這個裡面,還包含着桦林對父母的憤懑。他反應如此激烈,充分體現了他對桦林的懂得,他堅決不允許兒子将桦林與她母親歸為同類。就隻需要一個鏡頭一句台詞,就能讓我們看出他是真正懂得且疼惜桦林的,他雖然貧苦,但他是桦林的好丈夫。
而鵬飛就更不用說了。他小時候從貴州來到蘇州,就和小巷裡的小朋友打成一片,晚上睡在圖南身邊,他真誠地說你們都是好人。等後來他來到蘇州上學,他逃課去跑車為他将來跑運輸立了伏筆;面對外公外婆的偏心,他不多說但是臉上會有鄙夷。在當學徒時,面對不公遭遇,他會向舅媽傾訴,自己努力掙錢無非是想給爸爸買雙新鞋給媽媽買件新衣服,再給舅舅舅媽買點禮物,哭得讓觀衆都想沖進電視抱抱他。姗姗第一次向黃玲開口想讓小軍搬進來的時候,他嘴上同意但是會提醒大舅媽帶一個孩子不容易;等到吳姗姗想以結婚為名占用宋瑩兩間房子的時候,他立即緻電棟哲和林武峰想出了解決之策。等他買車了,載的第一個人便是黃玲,并且驕傲地告訴舅媽先兜一圈再回家。莊超英表示想讓父母搬進來的時候,鵬飛說,我住進來了就不走了,外公外婆住進來就更不會走了。台詞隻有這麼一句,但分量特别重。這時的他已經出人頭地能夠在外邊租房買房了,但他還是住在舅舅家,為什麼?因為他知道舅舅愚孝,家裡能護着大舅媽的宋瑩筱婷相繼離開了,他是舅媽唯一的依靠了,他得住在家裡,替舅媽守着這個家。
平心而論,從鵬飛初次登場到這場戲份為止,他的鏡頭全部加起來,還不如雲遙兩集的莊圖南多,但他卻抓住了有效的鏡頭,豐滿地立住了自己的熒幕形象:孝順、懂事、開朗而靈泛,且懂得感恩。
表演的精髓不在于鏡頭鋪陳得特别多,而在于能抓住戲眼将情緒完整地傳遞給觀衆。看看蔣欣演的宋瑩,因為分房鬧事失去評先評優資格的時候,棟哲給她畫一張獎項就能哭成淚人,映襯的是她對不公的控訴與對先進的渴望。她南下廣州和黃玲分别之後,黃玲一個人坐在屋子裡,蔣欣甚至都沒有鏡頭呢,光是回憶裡的幾句台詞,就能讓觀衆對黃玲狠狠共情。
所有這些,難道就不會讓那些個占用了大量鏡頭與篇幅的木頭們,感到羞恥麼?
鵬飛是本劇最大的驚喜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