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時間,穿城而過。全市隻有一家影院播放這部電影。本以為會是一人包場,原來也有幾位和我一樣專程來觀看的朋友們。
整潔的校園,朗朗的讀書聲,安甯又向上。平靜被學校領導的叙述打破,連續兩年發生的校園墜樓事件引起了專家的重視,經過對全校學生科學的問卷調查,看到了一些潛在的數據和危險,16歲的閉國錦就是其中一位極高危學生。
他積極自救,拉住北京安定醫院兒童精神科的專家們問東問西,他想好,他想和别人一樣正常。自述自己有ADHD注意力缺陷,覺得自己神經兮兮和個怪物一樣。電影就以他為主線,展開了。初來乍到的他,在冬季的北京,在住院部的四合院裡,顯得好奇又多動,不停抖動的雙腿,東張西望的眼神,清秀的面龐分明就是個充滿探索的少年模樣。
主管醫生曲醫生,對隻身來京的小閉格外關照,會在治療的同時要求他每天有固定時間學習,在藥物的幫助下鍛煉自己的專注力。
看似小閉的問題是多動不能專注,其實是深層的家庭問題,母愛的長期缺失,父愛的空位,隻有爺爺奶奶關心他。他淡淡的說小時候不會系鞋帶,奶奶每天出門的時候幫他系好鞋帶,但到了學校,鞋帶開了,他隻會無助的等待,因為沒有人告訴他怎麼系鞋帶……
聽得讓人心酸。尤其他第一次做心理咨詢的時候,在專業醫生的引導下,一向沒太所謂的他,第一次痛哭失聲,他想媽媽,而媽媽隻在他15歲的時候出現過一次。爸爸帶着後媽回來,從不關心他。無處安放的小閉,隻有通過打遊戲讓自己度過學校之外的時光。以前的學習成績依靠挺好的智商都還勉強支撐,到了高中,知識陡然變難,他除了數學之外,其他學科都極其困難。
他不想這樣。
他和醫生吐露,在他上高中之前,好像就沒有爸爸,他意外的考上高中後,爸爸突然開始聯系他,給他花錢,給他寫小作文,經常吹噓自己懂人心,見過大風大浪~
全場忍俊不禁。這樣的父親,能是什麼好父親?
後來,看到他在病房裡越來越沉穩,面對學習也可以長時間的安靜并比較專注,稚嫩的少年聲,在書本上勾勾畫畫,給臨床的學弟講解物理。那種美好,讓觀影中一直沮喪的我看到了光一樣的希望,而且小閉自己在住院快一個月的時候也總是念叨:想回學校,回到同學們身邊,回到他熟悉的環境裡。
臨出院的時候,醫院裡的醫生大姐姐帶他出去逛了北京城,喝到豆汁兒的莫名其妙和吃着糖葫蘆的開心,冬日暖陽下笑的燦爛,吃鹵煮的時候,操着一口廣西普通話和醫生姐姐抱怨:北京人說話太快了。
帶着愛和祝福,閉國錦在元旦前出院了。爸爸在高鐵站接他,他積極的笑容也影響到了他的父親。
看到了閉國錦的自我救贖,以及周圍那麼多願意幫助他的醫生和老師同學們,在同情他童年經曆之外,我感受到了溫暖和信心。
雖然影片中有一段曲醫生值夜班的時候,同時幾個住院的孩子發生症狀,哭,笑,自殘,手腳抽動不得不采用束縛帶,護工阿姨一直抱着這孩子的手,不讓她使勁攥着,怕受傷……一片混亂,讓人揪心。但是,看到在醫生的及時處理下,混亂漸漸得到了控制,四合院又恢複平靜。
這就是我們身邊的現實。
那麼多的青少年心理出問題,空心化高,既與時代進步太快,對青少年壓力過大,學業課業負擔重,内卷等等有直接的原因,它更是對家庭教育提出新要求的一種折射。時代發展到這個程度,孩子們面對着智能手機,過早的把不成熟的自己投射到網絡中去,在意别人對自己的評價,因為一陣網絡謾罵就可以瞬間崩潰。這些沖擊帶來的負面情況日益顯現。
今天看到微博裡很多關于中小學課堂的新規,我看到了國家對這一社會現象的重視和積極應對,在過完“十四五”奔向“十五五”計劃的大背景下,我希望社會,家庭,父母,孩子,都行動起來。尤其是家庭,我們可以決定孩子發展的方向,沒有一個健康心理的人,他走不了太遠。
還是帶着希望,前行吧!
隻要真的動起來,一切都不會晚。
陪你到清晨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山西本土,一點都不土
雖說片名來自那句流傳很廣的話,但是的确貼切合适。在有限的行程裡,選片成了問題,最要看的藍色列車讓我極其失望,這部山西本土電影,一下被海報打動,能想到是關于家庭的題材,也不管可能出現的太原驚雷買了票。其實我擔心片子又悶又土,可是,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