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劇中其實無需争論愛不愛,誰愛的更多。導演想表達的故事顯然不是真愛戰勝一切,而是一個人從不會愛到學習愛的成長過程。

從某種意義上說,故事雖然大半以姜書俊的視角展開,但真正的主線在韓智宇身上。

從第一季聽到表白後反問“你是狗嗎?”,到第二季失聯分手、對姜書俊惡語相向,韓智宇面對親密關系時的慌亂和回避一覽無遺。與韓智宇共情不難,難在不以“現實如此”這張大旗遮掩,反思這種行為。

越多人認為現實中我們都可能重蹈韓智宇的覆轍,越證明我們并不明白如何建立健康的親密關系。在一段平等、良性的親密關系中,核心是自愛、坦白和溝通。

人在成長過程中會形成不同的依戀類型,而這對一個人成年後處理親密關系會産生直接影響。理論上,依戀類型分為安全型、癡迷型、恐懼型、疏離型,而安全型依戀人格最易于與他人建立起健康的親密關系。

從目前的劇情看,在姜書俊和韓智宇的關系中,前者呈安全型依戀,後者則呈恐懼型依戀。

安全型的人在親密關系中不會擔心獨處和不被人接納,依賴他人和被他人依賴都讓具有安全型依戀類型的人感到安心,這也是姜書俊在這段感情中的狀态。

相反,恐懼型的人傾向于逃避親密關系,在感情上渴望親密關系的同時,更擔心自己因此離不開對方,害怕被遺棄受到傷害,具有不信任、猜忌、害羞的心理。在某種程度上,這解釋了韓智宇面對表白時下意識的抗拒,以及他在戀愛過程中的自我掙紮。

恐懼型依戀和自卑通常同根而生,這一類型的人對于自己和他人都抱有負面看法,尤其是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被支持,同時也預期他人的愛是短暫的、預期他人不會支持自己。

以上特征韓智宇身上尤為明顯,戀愛過程中,姜書俊用盡全力而他仍無法克制情緒,這加深了他的自我厭惡,緻使他不堪心理重負一走了之。第八集點明了他離開時的心态:“你很快就會忘記我,而我會用一輩子紀念你。”同時,他希望自己的離開能夠然後姜書俊痛苦,這是他向往愛的體現。

...
翻譯出自微博網友@高能魔芋

他當然愛姜書俊,但他也害怕在親密關系中失控或受傷,因此選擇逃避問題,拼命保護自己,豎起銅牆鐵壁,甚至因為害怕受傷而傷害他人。他的自卑無處可遁,隻是自愛才是愛人的前提,才是擁有幸福開始。

依戀類型是習得的,不斷地被人們成人後的經曆所影響,所以人們不會隻是被動地受童年經驗的束縛,依戀類型會随着時間的變化發生新的改變。

因此我始終認為,導演想在這部劇中展現韓智宇由恐懼型依戀向安全型依戀,學會與人建立信任、安全的親密關系的過程。

隻是這個過程沒有發生在他與成尹分手後的9年裡,沒有發生在他與姜書俊戀愛時,甚至沒有發生在分手後姜書俊步步緊逼、希望他袒露心聲的每一次嘗試中。

第八集開始刻畫韓智宇的轉變:村民的支持動搖了他的負向預期,因此才會流淚;成尹的話讓他正視自己對親密關系的向往,才會有最後的獨白;舊手機裡姜書俊的留言讓他走出狹小的自我世界,觸及姜書俊堅定的愛。

年近三十,韓智宇終于開始在親密關系中成長,對他而言,這是消解幼時傷痕,與自己和解的契機。不難想象,這樣的他應該能夠“相信愛”“學會愛”,在姜書俊走了99步之後,邁出最重要的最後一步。

隻在這個過程中,是愛情治愈了他嗎?或許有一部分,但更多是陰差陽錯下人際關系的改善和他人的開導促成了這一切。對姜書俊而言,等待韓智宇自我療愈的時光過于殘酷。被父母抛棄,傷痕累累地長大,在親密關系中仍不害怕付出、不害怕失去,這樣的姜書俊實屬難得。他的身上柔軟與強大并存,既會因戀人的離開和惡語痛苦,也能咽下一切再次勇敢。

隻是很多人忘了,受過的傷痊愈了仍有疤痕,看起來記吃不記打的人也會有心理陰影。事業有成不是錯,善于交際不是錯,有朋友陪伴不是錯,不孤獨不是錯。韓智宇說:“你知道你沒有錯。”但姜書俊始終在反思,甚至開始懷疑自己,體驗孤獨。治好了一個,另一個該怎麼辦?

也許姜書俊仍能安心依賴或被依賴,隻是他是否會恐懼再一次毫無征兆的離開,是否會害怕從愛人嘴裡吐出刻薄字詞,是否會質疑自己在對方心中的順位?也許會,也許不會。

在劇情上我不完全認可導演,韓智宇需要成長和改變,但是可能的路徑遠不止一條。我更願意看到韓智宇在親密關系當中向安全型依戀轉變,看到他更加主動、更加勇敢地面對問題,而不是分手後的種種——他縮在殼裡,姜書俊努力了六集也沒能打開——愛情不能治愈心理障礙,甚至隻能讓問題更嚴重。難道回到故鄉,治愈幼時心傷,才能自我和解嗎?

導演和編劇或許選擇了對姜書俊傷害最深的劇情設置,與此同時,姜書俊的人設逐漸脫離現實,高于現實。一旦破鏡成圓,一個不論受過多少傷都能滿血複活的“完美形象”就立住了,邏輯上倒也通順,隻是太過愛情童話了。

現實生活中,韓智宇常有,姜書俊不常有。所以更應當明白——會愛、懂得愛、有能力愛比愛或不愛更加重要——如何建立健康的親密關系是我們終身學習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