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包含剧透请放心阅读

idol(地上/地下)是因为什么被喜欢的?我在tour新推总是会问自己这个问题。脸吗?业务能力吗?性格吗?这些重要吗?重要的,但是喜欢乃至爱上一个平行的虚构的人,是缺陷才对。

对于偶像来说,缺陷是一种获得爱的能力,和队员相比你没有那么好看,跳舞有点不行,唱歌会上不了高音,这样的人才能得到我的爱。因为完美的人会有其他人喜欢的,但是你不一样,如果没有我支持,你就绝对不行的感觉会让我们真实的被需要了。所以偶像是这样的存在,你要能得到大家的爱,但是你不能真正的得到爱,如果你得到了爱,有了幸福的生活,我们之间脆弱的联系就会失效,我们是爱和恨的关系,如果我的真心被践踏,那么你得到的爱就会转变为我对你的恨才对。

在东亚语境下,idol恋爱被称为“偶像失格”。对于粉丝来说,我的眼泪-真心-爱通通都可以给你,但是你不能谈属于自己的恋爱,因为恋爱是私人化的,偶像承载粉丝的幻想和希望,对于爱豆这一贩卖爱的特殊职业来说,粉丝的爱是大众的,公开的,转瞬即逝的,私人恋爱是亲密的,隐私的,长久存在的。尤其是对于养成系idol来说,提供的各种幻想素材都和现实深度绑定。粉丝的爱和幻想是通过种种物质与情感的“绑定”累积而来,因此当爱豆的私人生活被揭露,粉丝依靠幻想来构筑的爱会立刻崩解。真实的你袒露在台前,我们立刻就会放弃你。

不论是日娱还是韩娱,不论我们说签售会还是握手会,不论我们是买cut拉表还是直接抽选。在这样完善的粉丝经济下,从爱豆到粉丝都只是这个产业的一环罢了。因此,对于粉丝来说,如果爱只要购买就可以获得的话,那么我就购买好了。通过金钱,我控制你,占有你,因此我理所应当有资格审视你,评价你,如果我们用福柯来解释,那么这就是一种“驯化”。

而“偶像”必须保持我买到的状态”的逻辑正是一种对于人性的压制,而层层推进下来,这种压制会自动转动成为对于偶像本身的一种暴力机制。偶像不可以选择她/他的生活,idol身上的每一部分都被分解出售,时间-容貌-发型-穿搭到心灵,直到彻底完成从人到商品的异化。

因此,“偶像”是一种商品,资本创造出仿佛触手可得的虚幻状态,由此刻意制造并放大了粉丝的占有欲,维系粉丝的幻想和钱包。所以idol 恋爱一定会引来舆论的审判。而针对爱豆本身,资本不断生产的叙事就是——“爱是公共的、爱是大众的”。粉丝的爱越是依赖这种叙事,idol 自身就越被物化为一个“可替代的符号”

而对于粉丝来说,偶像是可以被无限替代的。钱能造出偶像也能贱卖偶像,只要你做了“错事”,那么我就会脱粉回踩救钱包。因此偶像会被时刻提醒,你的存在是暂时的,可以被抛弃的,所以idol 一旦被判定为“恋爱失格”,就意味着你不再被允许存在于这个虚拟的完美的消费市场,这就是一种结构性的暴力。

尤其对于承载了x幻想的女偶像来说,你必须纯洁也只能纯洁,身体和情感都是粉丝的,这种性别化的暴力机制会比男偶像的对女性的暴力更隐秘、更持久,因为它是被产业包装、被大众合法化、甚至被粉丝自愿接受的。

因此最后我要借用那句非常出名的卡佛标题

“当我们在谈论偶像失格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

是真实的爱吗?当idol本身被异化成为商品后,每个部分都被分解标价。粉丝好像可以通过金钱来近一点,再近一点,请记住我的名字,请记住我喜欢什么颜色,请记住我为什么爱你。

金钱可以换来记忆但能换来真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