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首蒼顔的Obi-Wan Kenobi迎着塔圖因的雙日同輝駛向未知的遠方,施施而行的坐騎在茫無涯際的荒漠中刻下即将泯滅的蹄印,承載着全球無數星球大戰狂熱愛好者的希望與期待的《歐比旺》也就此落下帷幕。作為迪士尼出品的第三部星戰真人劇,其有目共睹的劇集質量(截至本文寫作前,本劇豆瓣評價7.0分,IMDb 7.2分,Metacritic媒體/觀衆評價75/6.9分)使得好不容易由《曼達洛人》勉強扳回的IP名聲再次受到包括我在内的諸多觀衆的質疑:《歐比旺》的失敗究竟是Darth Disney的故技重施,是劇集主創團隊的創作失誤/懈怠,抑或是作為領禦美利堅數十載的經典IP早已失去可供繼續創作的靈感源泉?

首先請允許我大膽發言:《歐比旺》的失敗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盡管前傳三部曲中絕地雙煞——伊萬·麥克格雷格與海登·克裡斯滕森的回歸無疑是最大看點——的再度聚首以及在宣發階段一直無法繞開的“回歸”主題無疑給衆多觀衆打了一劑強心針,但無論是相比于先前飽受贊譽的星戰開山之作《曼達洛人》,抑或是總體差強人意的漫威真人劇,《歐比旺》一開始就要面臨兩大難題:中心角色的複雜畫像以及世界構建的雜亂無章。《曼達洛人》的空前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主角作為“一張白紙”的角色定位——正因為沒有負擔,主創才能有機會放飛自我地去拓展角色的深度與廣度;而一旦創作方向與原先的角色“設定”相沖突,尤其是當新的創作思路反而“糟蹋”了角色的話,毀設定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結果,也就必然會遭受粉絲們的口誅筆伐,其中最明顯的莫過于《波巴·費特之書》中将主角從正傳中人狠話不多的冷血殺手重塑成仗義執言的塔圖因五星市長這一飽受争議的改動。此外,不同于漫威分階段分方向的電影宇宙搭建,自從在盧卡斯手中收購星戰IP後的迪士尼似乎一直沒能成功将漫威模式移植到星戰産品開發中,最直接地導緻後傳三部曲以其混亂不堪的劇情邏輯、拆東牆補西牆的線索傳遞以及前後矛盾的角色刻畫成為贻笑大方的屑作。因此,當鏡頭轉向Obi-Wan Kenobi——這位堪比尤達與溫杜的絕地宗師(Obi-Wan is a great mentor, as wise as Master Yoda and as powerful as Master Windu. – Anakin Skywalker)、克隆人戰争期間的英雄統領、以及貫穿天行者史詩始終的靈魂人物——時,先前提到的創作難題也一定會在劇中呈現,而且很遺憾的是,這些難題非但沒有得到妥善解決或巧妙規避,反而是通過拙劣的劇情設計使之變得更加明顯,其中因Princess Leia與Third Sister的刻畫不當所導緻的劇情失控尤為突出。

一、No Country for Old Man and Princess Leia

對于本劇以援救Leia作為劇情推進突破點的選擇我其實并不意外。首先,在星戰正史中,Luke在年邁的Obi-Wan向他展示光劍之前對一切有關原力與絕地武士的知識一無所知,如果貿然以Luke與Obi-Wan間的互動作為劇情中心的話,Luke勢必會在這期間接觸光劍、絕地、西斯、甚至達斯維達等概念,那可就不單單隻是毀設定那麼簡單,而是動搖天行者史詩甚至整個星戰曆史的根基;其次,塔圖因的荒漠曠野早已在先前《曼達洛人》與《波巴·費特之書》中得到充分呈現,如果再次在同一地點講述故事的話,在新意上無疑會大打折扣,尤其是當劇本本身并不能有效提高整部劇觀賞性的情況下,地點的變動便變得尤為重要;最後,帶娃劇情早已在《曼達洛人》中得到觀衆的廣泛認可,再加上Princess Leia長久以往的高人氣,不難看出主創這一決定在很大程度上有複刻财富密碼的嫌疑。

但這樣的選擇就會帶來新的問題。首先還是毀設定:在《星球大戰:新希望》中,Princess Leia在R2D2上錄制給Obi-Wan的信息如下:

General Kenobi. Years ago you served my father in the Clone Wars. Now he begs you to help him in his struggle against the Empire. … Help me, Obi-Wan Kenobi. You're my only hope.

如果Leia在童年時期确實與Obi-Wan有過廣泛接觸,那為何會在錄制的消息中使用General Kenobi這樣生疏的稱呼?為何不提及兩人以往的曆史,反而要以她養父與他的關系來刻意疏離?這些設定沖突就算粉絲再怎麼圓也無法得到妥善解決。

再次就是Leia在劇中的具體表現。從一開始就可以看出主創有意想将她刻畫成機智聰慧、富有主見、桀骜不馴的獨立女性,但在劇中,無論是演員本身的演技問題(在80%的出場鏡頭中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情況她都能精準把握死魚臉)還是她與Obi-Wan的尴尬互動(EP2可能是除了EP4之外最讓我下頭的一集,看着Leia宛如精神分裂一般質問一些弱智問題的我也仿佛變得精神分裂了起來),甚至是圍繞援救Leia而展開的各種智障橋段(包括但不限于:幾位成年賞金獵人追不上一位十歲小女孩、Obi-Wan隻用鬥篷遮住Leia就能躲過帝國基地安保和幾乎所有巡查人員、女間諜隻用手扇/拍一下風暴兵的頭盔就能讓自己脫險等)都能看出主創在刻畫Leia過程中的手足無措。

二、Third Sister = Kylo Ren + Second Sister

我對好萊塢種族多樣化趨向持雙手支持态度,但作為《歐比旺》中僅次于達斯維達的反派人物,主創對Third Sister的刻畫之糟糕透頂真的不能不讓我懷疑迪士尼就是奔着政治正确的目的去塑造這一角色,因為我在她身上看到的隻是迪士尼一如既往的傲慢而不自知。

出場不到幾幕,Third Sister的形象就已經充滿了各種生搬硬套的廉價氣息:無能狂怒的火藥桶性格直接照搬後傳三部曲中的Kylo Ren,而黑人身份加上人物設定則幾乎複制《星球大戰 絕地:隕落的武士團》遊戲中Second Sister的角色定位:由絕地學徒轉為西斯仆從,再到最後實現自我救贖。但就算是自帶縫合怪buff也好,如果能把人設立起來那也是一種成功。但從始至終,Third Sister的行為邏輯和命運安排都充滿了各種硬傷:不惜以肆意殘害平民為代價來博得上司肯定,隻為了最後能手刃仇人?(Non-Jedi Lives Matter!)一部劇裡被光劍捅了兩次竟然還能安然無恙?(題外話:在《歐比旺》中光劍的能力可以說被削到體無完膚,以至于Obi-Wan都得擊打好幾次才能把一個風暴兵給打趴)。這些硬傷其實嚴格上并不是硬傷,如果主創有耐心花幾分鐘去深化,這些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但不好意思!我們隻有六集!我們的重心永遠是Obi-Wan!但一部好的星戰作品的内核就在于要塑造好主角與反派間的對弈,在達斯維達在大多數場合下隻是一種在帝國帷幕之後的幽靈形象時,Third Sister的反派刻畫便顯得尤為重要。但如果說達斯維達的可恨之處在于他的人物複雜性,那麼Third Sister則更像是對這一邏輯的拙劣模仿,以至于出場不多的Grand Inquisitor都要比她更立體、更像“反派”。

本來還想再深入吐槽一下Obi-Wan這一角色在本劇中的人設崩塌,但後來我意識到:從未有人設崩塌一說,因為《歐比旺》中的Obi-Wan早已不再是星戰迷們耳熟能詳的絕地大師Obi-Wan Kenobi,而僅僅是迪士尼重新建構的Obi-Wan——他毫無主見、粗心大意、唯唯諾諾,往日的絕地餘晖早已在他身上褪去,戰後創傷的角色概念也在繁雜紛亂的娛樂化文本中自我消解。可以說,《歐比旺》之所以還能維持7.0的及格分數,在很大程度上都歸功于伊萬·麥克格雷格的精湛演技以及暮年歐比旺與狂怒安納金的生死對決這一噱頭,但如果除去這二者之外,《歐比旺》真正帶來的觀賞性與新穎度又有幾何呢?我不想承認星戰IP已經進入一種creatively bankrupt的階段,因為本劇從頭到尾不是一種創作思維的枯竭,而是滿滿的敷衍與不在乎——反正我花高價請回兩位巨星,而且我還有Obi-Wan vs. Darth Vader這樣的王炸噱頭,觀衆就算對劇情罵罵咧咧還不是照樣老老實實地給Disney Plus充錢?如果迪士尼繼續沿用《歐比旺》的創作模式來繼續開發新的星戰影視作品的話,那還不如像Kylo Ren在《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說的那樣:Let Star Wars die. Kill it if you have to.

...

...
季終集兩人正面vs背面以及光與暗的對比可能是本劇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