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戬》的故事從二郎神楊戬将自己妹妹楊婵壓在華山之下開始,從沉香劈山救母告終,姑且不看故事畫面呈現出來的蒸汽朋克效果,我們隻談這個故事梗概。
讓我們将這個從中間講起的故事再按照時間順序從頭到尾的進行一次梳理。
十幾年前,楊婵遵從師命在華山之下用寶蓮燈鎮壓玄鳥,但是玄鳥的力量漸漸強大已經不是寶蓮燈能夠鎮壓了,這時楊婵兄妹二人以楊婵的自由和楊戬的一隻眼睛(以及斧頭)為代價将玄鳥封印在了華山之下。
楊戬将外甥沉香安置在金霞洞府的師父那裡修習仙術,之後十幾年金霞洞的師父師兄并未好好的教導沉香而是對之非打則罵,孤苦伶仃的沉香從小埋下了要救出母親的心願。在巫山神女(外婆朋友)的幫助下,打傷了師父叛逃師門,開始尋找寶蓮燈,想要劈開華山,救出母親。
而另一邊楊戬失去了自己大部分的法力,被開除公職,當上了賞金獵人,每日渾渾噩噩的在天界搜捕罪犯。
我們的故事,就從這裡拉開了帷幕,最終以沉香和楊戬都背叛師門拯救楊婵結束。
這個故事,是一個以犧牲女性開始,以逆子弑“父”終結的故事。
我們先看故事中的女性——
比較這個故事和我們之前看過的沉香救母的故事,我們會發現從小看的那個版本的故事裡,楊婵作為三聖母因為和凡人相愛犯下天條而被懲罰而壓在華山之下,是追求自由戀愛的罪人,而在這個故事裡,她卻是一個忠心耿耿的在華山之下看守玄鳥的獄卒。這樣的身份的變化的意義在何處?
另外,故事裡出現的神秘歌伎巫山神女,她又是誰?
仔細想想,電影故事裡人設變化最大的,是女性的角色。
故事中的女性有兩類。
第一類是無聲的母親
楊戬的母親還有沉香的母親,她們都是金霞洞或者說天下安穩的犧牲品。而恰好她們兩者作為正反兩面鏡子,可以照射出仙人群體的虛僞。
在楊戬救母的故事中,師長們對楊戬悉心教導,大力幫助,因為那商朝末年,天下動蕩不安,為了封神,獲取更大的仙界權力,他們培養楊戬,劈山之後,天下動蕩群雄逐鹿,那些仙人靠着助周武王成為天子得以封神,在這之後,能夠引發天下權力重組的玄鳥成了無用之物,仙人們将自己的神勇之姿刻印在華山門口供後人瞻仰膜拜,安排了楊婵在華山之下再度封印玄鳥,而當玄鳥實力增長時他們選擇了犧牲楊婵,而為了避免沉香劈山救母放出玄鳥,這些道貌岸然的仙人們無視楊婵為了仙界的犧牲,對于沉香百般刁難欺淩,不願意教他法術,這些做法,都是為了避免沉香有能力放出玄鳥。
這兩面鏡子正好照出了巫山神女的那句話——“你們是為了天下嗎?你們是為了你們自己!”
金霞洞的仙人們,天庭上的天王們,都是封神的既得利益者。楊戬年少劈山時,他們願意相助以獲取晉身之資。而沉香劈山時,他們知曉玄鳥之出,天下将亂,他們畏懼不已,百般阻撓,隻有上次封神沒有得到地位的申公豹願意幫助沉香,原因也正在于此——混亂會帶來權力重組的機遇。
這些人,借助于楊戬的母親獲得權勢,借助于囚困楊婵阻撓沉香來保住權勢,然而這一切,在這權力的更叠之中,這些被犧牲的女人們,隻留下了含糊的“母親”的角色,她們的喜怒哀樂,永遠無關宏旨,她們的沉于地下的,是無聲的,是被忽略的,是可以随時被犧牲的。
可悲的是,被犧牲掉的她們,最終也成了玄鳥的一部分。
我忍不住思考,玄鳥到底是什麼?那玄鳥,是否一開始就是那無窮無盡的被壓在山底,又永遠被默默的犧牲掉的女性的化身呢?
第二類是被污名化的妖女
巫山神女在曆史當中僅僅隻有和君王共赴巫山雲雨的情色故事,就像褒姒、貂蟬、西施、妲己。
她們是被釘在曆史恥辱柱上的妖女,但她們不甘于僅僅在曆史上化身成一個屏風上的繡鳥,隻能任由他人放在眼底賞玩,所以她們試圖掙紮出屏風之上。
正如電影裡神女在周幽王的烽火台上的言論,曆史的記載當中,男人昏庸亡國,也必須要拖出個女人來挨罵。
神女憤怒,因而她要放出玄鳥,改變這不公的世間。
神女和楊婵的區别在于,她不是一個母親的角色,她是以一個女性的角色登上曆史舞台的,因而當故事裡強調她的年齡的時候,觀衆都大呼意外,我們默認,美麗應該一直跟年輕挂鈎,一個或許能夠成為男主角的cp的女性角色,怎麼能夠是一個老女人呢?這樣的巧妙安排又何嘗不是對于觀衆刻闆印象的諷刺。
另一面,楊婵在華山之下是無聲的,但是神女卻的有聲的,但是她的名聲是惡名,她這樣的女人所獲得的,是曆史上的咒罵,必要的時候,還要成為那些無能的君王的替罪羊。
看似有聲,實則她在曆史上留下的,隻有扭曲變形的形象。
另外再來說說故事裡的兩個男性角色:楊戬和沉香。
我在看電影時,一直有個困惑。
這個故事裡,無論是楊戬還是沉香,他們都沒有“父親”這個角色。
後來我想,故事裡的那個金霞洞的師父,實際上就是父親化身,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個故事裡已經有父親的角色了。
故事名為《楊戬》,是因為這個故事的邏輯裡,救母是必須要“弑父”的,因為“父”才是救母最大的障礙。沉香的“弑父”在故事一開始就已經完成,因為師父不慈,所以叛出師門也毫無壓力,更不會後悔。而對于楊戬,他的“弑父”卻無比艱難,他實際上也依靠着封神得到了權勢地位,對于金霞洞有着強烈的情感依戀。在劈山放出玄鳥這件事情上,他面臨着更大的精神痛苦,這樣的精神掙紮,才是故事的主角需要具有的特質。
當他用斧頭鎮壓在華山之上,他想的是為了天下的安定。
為了這份安定,他可以犧牲自己的權力和地位,甚至法力。
但是整部電影的開頭,當他失去了第三隻眼睛換取天下安定,他卻渾渾噩噩,神情憔悴,這樣的變化是否是他在困惑于,犧牲一人以換取天下安定,這樣的做法是否真的是正确的呢?
而當他決心要帶沉香去救母,是因為他想明白了一個道理——
天下的安定,從來不應該建立在那些無聲的被犧牲的人身上。哪怕他通過自己救母的經曆已經清楚,就算劈山也無法救出楊婵,但是他依然決定要去救出那些無聲的犧牲者,哪怕背叛師門,親手“弑父”,被天地所不容。
他清楚的知道代價,也清楚結局,但是他依然願意讓沉香去劈山。
沉香無從失去,故而能夠毫無牽挂背水一戰。楊戬對于師門萬般不舍,卻也能做到堅持正義,這才萬般難得。
如果需要你作為既得利益者犧牲自己眼下所擁有的一切,甚至包括那些生命中最溫暖的一切去救助那些無從發聲的人,試問,有幾個人可以做到?
在這個故事裡沉香和楊戬也同樣是兩面鏡子。一心救母的沉香何嘗不是年幼劈山救母的楊戬,那時他滿心期待,劈山之後,定能救出母親,這裡面折射出的是對親人的愛。而故事裡的楊戬就是長大後的沉香,當知道劈開華山也救不出親人,是否還要劈山來讓那些無聲的犧牲者重見天日,他最後做出了選擇,其中折射的是對天下衆生的義。
所以,他才能成為這個故事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