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刷完《東方快車謀殺案》,是我幾年前就一直很想看的電影。今天突然有了怎麼着也要看的想法。因為我隻在剛剛看完了第一遍,想要有更準确更深的感悟當然需要二刷三刷甚至更多遍,所以現在我不講劇情,我也沒法講清楚,整個謀殺案宏大又複雜,一刷隻能過個時間線和結局。我隻簡單記錄下這部電影本身的表達方式。
阿加莎的故事果然沒讓我失望。它完全不同于我所有看過的懸疑片,這部電影想要傳達的東西完全不是一兩句話能總結出來的,從沒有任何一個懸疑片像《東方快車謀殺案》一樣帶給我的後勁這麼大。
1974年的版本,在上個世紀各種條件限制,即使沒有很深奧的運鏡構圖,隻是單單用叙事蒙太奇就能把這部電影的内核傳達的淋漓盡緻,很令人傾佩。像很多老電影一樣,前面的十幾分鐘讓我覺得有些無趣沒法好好投入進去,因此錯失了很多伏筆和引入。運鏡方面也很簡樸:推拉搖移跟,用了最純樸的拍攝手法和構圖向觀衆展示所有劇情,古闆嚴肅的英文口音又是給整個氛圍平添了很多肅穆。畫面調色也很有上個世紀歐洲珠光油畫的質感,美得不切實際。
現在的很多懸疑片打着懸疑驚悚的旗号來吊胃口,濫用音效、邏輯混亂的蒙太奇鏡頭拼接,再加上炫技式的運鏡讓觀衆覺得很摸不着頭腦有懸疑片的感覺,實質上抛去這些手法故事本身缺乏張力。與之對比,《東方快車謀殺案》值得冠上懸疑類電影的經典之作的名号,地位不可撼動。它更值得這60年來一次又一次的翻拍,好的作品值得被反複品賞。
很早之前看過阿加莎的另一個推理小說《無人生還》,我就能感覺到她很善于用故事去傳達人性,善惡全在故事裡,也正是這些善這些惡構成了一個個精彩絕倫的故事。看完《東方…》更加印證了我這個想法,12個好人的陪審團和一個死者,法律的審判,波洛的沉默,這些都是這部電影要傳達的精神内核不可或缺的部分。波洛和12人選擇了正義,因為善良是連惡都能包容并接受,但正義絕對不會容忍惡,正義之所以是正義,是因為不會放過一切因貪婪的欲望和私心而剝奪他人生命的惡行。
車上沒有殺人犯,隻有值得好好活下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