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太喜歡這個節目了!從二月追到四月底,今天看完了~感覺會是今年最喜歡的綜藝。每周在一節車廂裡觀看一次可愛的對談,就這樣乘坐一節一節車廂,拼接成一趟特别完滿的旅途~

...

我一時興起想要把喜歡的、給我感觸比較多的印象和鏡頭畫在手賬上,一下筆就直覺地畫了幾個圓形的“泡泡”,自己被驚奇了一下,因為這就是我的觀感的具象!看着不同的女性音樂人和宜農之間連接出的不同顔色的bubble,我在這樣的泡泡中和她們一起走了一段,感到一些輕盈的、珍貴的分子也進入了我的泡泡。

...

????‍♀️女性創作者,有什麼特别的?

起初看到這個企劃的“全女”tag我期待不已,同時也隐憂會不會僅僅是召集女性,而避不談論女性話題呢?但看了幾期就發現自己多慮了!她們不但不避開女性身份,反而是細緻地讨論,很多嘉賓的每一句話在我看來都是充滿女性視角的。除了音樂人的身份,她們還曾經或正是醫學生、科技從業者、幕後工作者,也有人選擇成為了另一個人的母親,安溥說“這是一個一旦成為就不會終止的身份”,有人穿過了死亡的隧道獲得新生,有人在名利的激流勇退尋找自己的平衡,有人是跨越文化邊界的異鄉人……女性是共同的身份,但人生是各式各樣的路途。

20、30、40代的女性創作者,帶着自己的身份和涉過的人生來到這個對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來路,了解自己也關心周遭或社會的生态,有成熟的自我觀和世界觀,懂得表達也懂得傾聽,有堅定的洞察形成的穩固泡泡,也允許新的泡泡進入,融合成一些新的東西,總之這一切簡直是太迷人了!

...

????‍♀️宜農,有什麼特别的?

作為訪談主持者,宜農或許有生澀之處,但她特别适合這個角色的一點在于,她本就是一個充滿認知好奇和心理開放性的提問者。宜農有的的确确的、沒有答案或正在追問的疑惑,關于創作、演出者與自我之間的關系,關于如何與世界對話,關于人和人之間無關宏旨的細微洞察,也關于如何造就一個好的大生态。她在交談中是允許自己敞開的,這種真誠和自我暴露也讓來賓幾乎都處在放松的狀态,甚至有時候出現了角色互換,對方問她回答這樣的情況(比如88那一期hh)。

很喜歡宜農身上那一股木一樣實在又水一般流動的勁,她會随着來賓的個性氣質、語言和交流風格自然地變換自己的狀态,有時候是表演者之間的經驗交換,有時候是一個懇切的聆聽者,有時候是犀利的提問者,整個交流的“場”因此而圓融而豐滿。

...
農!????

真的太喜歡啦!這樣的綜藝請摩多摩多!????